蚊子一直以来令人避之不及,想要除之而后快,但在砚山县疾控中心却被当成“宝贝”养着,好吃、好住,而且还有一群神秘的养蚊人伺候着这些小家伙。
“蚊子的寿命一般都很短,稍微疏于管理,很容易出现幼虫死的死,成虫逃的逃。因此,每天一到单位,他都要先到实验室看看蚊子的生长变化。”杨自强是这些蚊子的“专职饲养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与蚊子打交道。
尽管蚊子的飞行速度是所有飞虫中最慢的,但这并没有减弱它的“杀伤力”,蚊子既不怕光,也是传播登革热、乙脑、疟疾等多种疾病的“小炸弹”,因此,养蚊子是为了完成病媒生物防制抗药性监测试验,从而更好地科学指导砚山的蚊虫消杀用药,达到有效控制蚊虫密度,更好地预防可能带来的疾病隐患。
试验中,“养蚊人”要紧盯蚊虫动态,观察蚊子一小时内接触药膜的击倒情况及解除药膜24小时后的死亡情况,再通过准确计算其死亡率来分析砚山县蚊虫的耐药性。“饲养”蚊子不仅为了“知己知彼”,更体现了人们研究自然,战胜疾病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信心。“养蚊”为灭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神秘的“养蚊人”其实是公共健康的“守护神”,让我们致敬这些为了生命健康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
多年来,砚山县疾控中心开展和加强病媒抗药性监测,不仅可以指导化学药物剂的科学使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速度,提高控制效果,还可以保护有益的生物,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