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中国作家协会发布的2023年网络文学重点选题指南中,也着重引导网络作家创作新时代山川巨变、中华民族复兴、优秀历史传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的作品,要求历史题材创作注重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在彰显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历史题材注入当代价值,使幻想类作品架构出新,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与想象的双向奔赴,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化用与赋活中都显得格外重要,能否结合传统文学与网络奇幻文学是赋予网络小说向更高精神境界开拓的动力。
在网络小说中,行走生活于其中的人都是幻想性的,这与传统文化的“求实”表面上看难以融洽,但时代发展到现代,这份空想虚幻一样可以承载传统文化之重,两者结合,就会使幻想文学可以在差异化的网络大众之间构建真实的情感。在我们常见的网络文学中,不难见到一个个少年英雄揭竿而起,年少风流,挥斥方遒。也可以见到仙侠修士度天劫,夺造化,力登诸世之巅,这些写法究其根本是源于传统文化中“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强大信念,在诸多文学中,也不难见到有的人抗击外敌、镇守边疆,整治朝纲、隐居山林,这些思想则是脱胎于古代文人的思想——为天下请命,为苍生请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层次思想。儒人志士,敢以天下为先,边疆勇士,七尺之躯报国,这种传承千年的美好思想与高洁品质如今依然存在,不过换了一种传播方式。它们虽然以梳理真实为根本,但其历史基调、时间感、对英雄事迹的向往和对牺牲精神的肯定,流露着儒家的入世,法家的变革,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超脱,诗经的淡雅,楚辞的狂放,一如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诗酒文化般,浪漫与抱负同在,君子与侠客并行。这种不拘一格的张扬想象力,在我国以批判主义为主流的当代文学中比较匮乏,却在网络小说中得以复活。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读者的求知欲、作者的分享心态,是推进历史文化类小说创作繁荣的重要动力,而从想象机制看,传统精神的包括与概述,有形物质与无形技艺的传承,是在网络上中华文化文化共同体的认识基础。
要发展网络文学,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化是相互补充、相互成就的。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作是关键,无论是玄幻、奇幻、仙侠,还是历史、科幻、神话,这些小说的内容无一不融合着传统文化的元素。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要以东方文学为基础,要以东方文化为落脚点,这样才能赢得全球读者的青睐。此外,文学不但要有古意,还要有新意,新事物总是诞生于旧事物而超越旧事物,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也是如此,如果局限于传统而无法超越,文化就无法发展。为了完成创新,我们必须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不断前进的同时,创造出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样,虽然写出的网络文学依然是以东方色彩和历史框架为主体,表面上还是传统意味上的古味小说。但在本质上,它却是以传统文学为基底的现代作品,结合传统,融合传统,超越传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网络文学叙事的多样性。
传承与发展历史文化、发扬与传播中华精神,在这段艰难的旅途上,网络文学经历了观望、失败、领略等多重转变。将网络文学的多样性与能动性相结合,呼吁民众积极参与网文的创作与传播。让历史类网文不再限制于戏剧的壮丽,让穿越类网文摆脱传统思维与传统结局,用想象力为画笔,用历史为画布,强调网络文学的情感发挥与逻辑真实,这是推动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昆明信息港 评论员马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