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楹扮靓盘龙江本报记者 陈飞 摄
本版插画图表由云南日报美编 张维麟 赵行伟 绘
绿色新风起,云岭气象新。
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科学、稳妥、有序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态福祉,一幅以青山为笔、绿水为墨的绿美云南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绿到美 打造样板示范区
几场大雨过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抓紧时间,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植树造林。九甲村40多名党员忙着搬运棕苗、挖坑培土、扶树踩实,1100余株棕苗在九文路安家;果吉村组成志愿服务队,在道路两旁种植山茶花、香椿树、樱桃树等100余棵苗木;勐真村组织村民在镇村主干道路两旁和集贸市场绿化带开展植树活动,种植了50余棵樱桃树、黄杨树……
从城市到乡村,人人参与,植绿护绿爱绿,是云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建绿美云南最直观的注解。
2022年,我省启动实施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制定印发了《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等文件,各州(市)、县(市、区)制定出台了适宜当地的行动方案,全省上下形成了“1+3+7+X”的城乡绿化美化政策体系。全省各地各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聚合发力,不断推动绿美云南建设各项工作,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共植、共享、共护”理念深入人心。
一系列“组合拳”,打造出山绿、水清、景美、民富的绿美云南风貌。
2022年,全省建成绿美社区1776个、绿美街区339片、绿美街道970公里,352个“口袋公园”点亮城市;绿美乡村增果增绿14.5万余株、绿化美化22.8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后的小菜园小果园成为村民的“幸福园”;绿美交通打造了6家绿美机场和12053公里绿美农村公路、提升了14个铁路客运站绿化美化水平,美景相伴成为出行新体验;绿美河湖累计完成绿化面积7.46万亩,增加绿化河道长度1265.09公里,河湖流域披上“绿色新衣”;绿美校园完成绿化面积277.31万平方米,植树44.45万株,生态理念播撒校园;绿美园区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274.05万平方米、植树120.69万株,营造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创建绿美景区159家,区分三个层级推进景区植绿补绿置绿,让游客尽享“绿色之旅”。
通过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云南各地因绿而美、因特而美、因多样性而美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惠及民生 为美好生活增彩
城乡绿化美化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我省坚持把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城乡绿化美化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推进城乡增绿添美和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城镇乡村融入大自然、建成大花园,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持续增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在各地不断涌现——
今年春天,昆明市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滨水湿地公园的近百亩金鱼草花海盛放阳宗海畔,成为市民游客踏青的好去处。聚焦景观优势,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适地适绿、适地适美,绿化美化“海”岸线,积极培育“绿美+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模式,生态建设和绿色康养经济双线发展成果显著。
昭通市威信县罗布镇打造一路一景、一家一画。随处可见的绿植花卉、精心打理的小菜园、生长茂盛的各类果蔬,为小院子增光添色,改造提升后的村庄、院子、屋子,让村民实现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的美好愿景。
丽江市古城区南开街道建立了“绿美乡村+群众”利益联结机制,街道统筹安排苗木、红土、机械设备等,农户按需申请、自发投工投劳建设绿美乡村,通过采取新植花卉和果树后期收益40%归村集体、60%归村民的分配方式,确保绿美乡村建设成果后期有人管、管得好。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校园里,各种花草树木蓬勃生长,全校师生每人管护一盆花,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促进校园绿化美化整体水平和师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全面提升。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工业园区加快推进推门见绿、开窗见花,园中有景、景中有园,厂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园区建设,大道两侧绿树成荫、绿化带内花草繁茂、园区道路干净整洁,厂房周边修建了水体景观、规范了停车泊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云南将“绿美”写入发展蓝图,正在用实际行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让云岭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人更富。(云南日报 记者李承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