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翠湖公园围剿罗非鱼 改善生态系统
都市时报    09-08 08:38:23

5901694105060939

翠湖东北角的一片水域里,密密麻麻的有上百条鱼

86411694105060955

工作人员捕捞上来的罗非鱼/都市条形码截图

经专家鉴定,翠湖公园湖塘内发现的罗非鱼,属于外来物种。为尽量杜绝外来物种出现在翠湖,公园加强了管理,呼吁市民一起保护翠湖的生态环境。

9月7日,翠湖公园内发现罗非鱼的水域已基本见不到该鱼类。翠湖公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园方经过连续几次打捞,已把大部分罗非鱼打捞上岸,后续公园将在专家指导下,通过生态控制的方式,搭配投放肉食性鱼类,如胡子鲶或大口黑鲈,通过肉食性鱼类捕食罗非鱼鱼苗,大幅减少湖塘中罗非鱼的数量,改善翠湖生态系统。

针对市民在翠湖放生的行为,工作人员表示,翠湖公园是禁止放生的,园方已加强安保巡查力度,一经发现有市民放生等不文明行为,将进行劝导。同时,园方呼吁市民游客一起维护翠湖的生态环境。

※新闻延展

美味的罗非鱼 水里的闯祸王

罗非鱼又称南鲫,并非我国原生鱼类,原产于非洲,因此又叫非洲鲫鱼,属于热带、亚热带鱼类。罗非鱼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淡水鱼,素有“白肉三文鱼”之称。

没吃过罗非鱼的人对它并不了解,其鱼肉肉质不仅细嫩且鲜美,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尤其是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然而,谁也没想到引进罗非鱼后,却给土著鱼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以及养殖周期短、成本低和饲养简单等优点。

罗非鱼适应环境能力很强且养殖方式多样,可采取网箱和放养等方法进行养殖,通常养殖4—5个月即可达到销售规格。

我国罗非鱼养殖,最早始于1956年和1957年,分别从泰国和越南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但由于对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保种,以及选育工作的疏忽和技术未能跟上等原因,导致养殖出塘的罗非鱼个体偏小,不为市场所接受,所以经济效益很差,当时未能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直到1973年,我国再次从日本引进了红罗罗非鱼,并试养于广东珠江水产研究所。试养成功后,在随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对原有几个品种的罗非鱼进行杂交,获得了更加优质的罗非鱼品种。

罗非鱼的品种繁杂,全球约有100多种,属于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里的罗非鱼,主要是以浮游动物和藻类为食,成年的罗非鱼是以植物为食,并且还会摄食水蚯蚓、红虫和其它软体水生昆虫。

罗非鱼繁殖的方式与土著鱼类不同,罗非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就能产1000多枚鱼卵,一年可以繁殖3次;繁殖后雌鱼会将鱼卵含在嘴里孵化,所以罗非鱼的孵化率几乎达到了100%。

另外,罗非鱼还有领地的习性。在同一个水域内,罗非鱼虽然不能捕食其它土著鱼类,但会将土著鱼类的鱼卵摄食殆尽,这种铲草除根的扩张方式,比肉食性鱼类还要凶猛,也给土著鱼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自从罗非鱼进入我国自然水域后,土著鱼类就已经逐渐减少,这绝非是危言耸听。2020年10月份,全国水生野生动物宣传月,就曾明确禁止放生或遗弃外来物种,而罗非鱼就是其中之一。(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佟薇

※新闻多一点

这些鱼 莫放生

食人鱼

食人鱼,也叫食人鲳,性情凶猛残暴,以鱼类和落水动物为食,也有攻击人的记录。在我国,“食人鱼”咬伤饲养人员和养殖爱好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前几年,广西柳江河甚至还出现了食人鱼攻击人的事件。一旦放生野外,并在水体中达到一定的规模,它们就会大量地“屠杀”水中其他的鱼类,严重威胁当地水域生态环境。

鳄雀鳝

鳄雀鳝是原产于北美的巨型肉食性鱼类,它性情凶猛,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一旦放生到天然水域,当地的鱼类将面临灭顶之灾。如果被招惹或受惊,它们还会出现攻击人类的情况。

清道夫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得名。它在我国没有天敌,会大量吞噬其他鱼卵,导致本土一些鱼类灭绝,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目前,它已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水体泛滥成灾,大家如果养殖的话,切莫轻易放生到野外。

桑氏锯脂鲤

桑氏锯脂鲤,俗称红腮钻石水虎,是观赏鱼食人鲳的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和其他一些适应性良好的鱼相比,这种鱼耐寒性差,只要温度低于15℃,就很容易致死,所以不用担心它在水里扩散。

埃及塘鲺

埃及塘鲺亦称作埃及胡子鲶,是我国自国外引进养殖的一种对象鱼。比起本地的鲶鱼来说,它的个体大、生长快、易繁殖、适应性强,只要饲养一年就可重达4斤以上。

食蚊鱼

食蚊鱼原产于美国,曾作为“灭蚊英雄”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为控制蚊子和疟疾的发生,我国也于20世纪初引进了食蚊鱼。目前,食蚊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并已成为各小水体中的优势种。它们虽然有一定的灭蚊作用,但也大量吞吃本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卵,以及鱼苗和蝌蚪,造成当地部分土著种的濒危和灭绝。

编辑:周智宇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