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第十四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落幕
钱嘉榀    09-12 08:53:19

第十四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决赛现场 本版图片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郑荣行

9月9日至10日,云南省第十四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决赛在昆明举行,来自全省各级各部门的93名选手紧扣“强国复兴 奋斗有我”主题,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情讲述了守护青山绿水的护林员、关爱残疾孩子的特教老师、奔走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戍边人、逆行救火的消防队员等感人故事,让现场的观众备受鼓舞。

本次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共同主办,云南出版融媒体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社会各界热情关注、积极参与,初赛、复赛、决赛中共有1万余名选手登台角逐、尽展风采,让“红土地之歌”越唱越响亮。最终,50名成人选手、43名青少年选手晋级决赛。决赛选手分成人组、青少年组进行,两个组紧扣“强国复兴 奋斗有我”主题,以个人演讲形式展开,从身边人、身边事和个人亲身经历说起,生动地讲述了广大干部群众践行和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感人故事,抒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唱响云岭大地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强音。

最终,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全省各级各部门的50名成人组选手、43名青少年组选手中,10人获一等奖、20人获二等奖、30人获三等奖,13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大赛结束后,组委会还将组建云南省第十四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巡讲团,到部分机关、企业、学校等开展巡讲活动。

参赛者说

李璇:一个个“溜索女孩”从大桥走向世界

来自怒江州的李璇,结合自身实际,以《溜索女孩》为题,讲述了家乡变化的故事。她在演讲中说:“溜索连接着历史,江桥重写了命运,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下,截至2022年底,怒江州境内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上已经架起了159座跨江大桥,溜索,不再是连接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而是成为游客们体验民族风俗的娱乐项目。一个又一个的‘溜索女孩’从桥上走出去又走了回来。”

她表示:“怒江曾经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地方,但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下,在全州50多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怒江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有他们,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怒江的建设者,我觉得回报家乡就是为建设祖国出力,我们回来建设家乡,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

昂昭艺:“三块三伙食团”12年初心不变

来自昆明市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的工作者昂昭艺,与大家分享了关于社区“三块三伙食团”背后的温情故事。“三块三伙食团”2011年成立,12年如一日初心不变,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每餐3.3元的爱心餐,少油少盐、5荤5素还有汤的健康食谱,受到辖区老年人们的青睐。昂昭艺表示:“作为一名95后,我也曾质疑过这份工作,工资就这么点,下班还要来‘三块三伙食团’,家里的人都没时间照顾了,但我们的爱得传承下去,大家都会老,待到你我白发苍苍那天,相信也会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继续着我们的工作。下一步,我们会积极探索,把社区资源再整合,在提供爱心餐的同时,拓展一些他们喜欢的文艺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董婉莹:讲述在平凡岗位 默默坚守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金沙江畔,江两岸,成片的柳林守护着碧绿的江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风景里有许多种树人的故事,‘老和’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9日上午8点30分,成人组决赛在玉龙县参赛选手董婉莹讲述的故事中展开,她说:“今天很荣幸作为丽江市一名基层工作者代表参加演讲大赛。在大赛中,我讲述了人社工作者和丽江基层党员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故事,也聆听了全省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动人事迹。通过参赛,感触很深,也深受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基层工作者,作为党员,我们要守初心、担使命,在新征程中团结奋进,在强国路上贡献丽江儿女的一份力量。”

董戈辉:那些红色精神 一直激励着我

青少年组比赛中,楚雄参赛选手董戈辉的演讲《那一抹中国红,少年成长的底色》让人感动:“爸爸告诉我,中国红是战斗的颜色,激情澎湃,是熊熊燃烧的烈火;老师告诉我,中国红是国旗的颜色,庄严肃穆,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染成的;而我觉得,中国红是红领巾的颜色,是中华少年成长应有的底色。”他在演讲中讲述,“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我听过他讲的很多故事,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阅读红色书籍、红色故事,那些红色精神一直激励着我。通过此次比赛,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像自己在演讲中说的那样,勤学奋进、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好少年。”董戈辉说。(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郑荣行)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