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其中明确要实施文化润滇、旅游兴滇等六大行动,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社会,到2025年全省接待游客达11亿人次以上,文化和旅游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
“文化润滇”行动 构建城市“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三年行动”中明确,要深入实施“文化润滇”行动,坚定文化自信,让旅游成为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加强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省文化馆提升改造。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
要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推进全民阅读,丰富“书香九进”活动,构建城市“一刻钟”、乡村“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优化无障碍服务,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万场次以上,组织惠民演出3万场以上。要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力争在“五个一工程”“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评选中实现突破。
要加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结合现代科技高水平建设大理太和城、晋宁石寨山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加快推进滇缅公路联合申遗,配合做好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云南段)申遗工作。
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开展非遗资源调查,推进非遗数据库建设,推进云南非遗馆、非遗工坊建设,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0名、非遗保护基地50个、非遗工坊100个。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争创国家级影视基地(园区)、国家级视听产业园区,创新开发“金木土石布”系列文创产品,推出面向大众的舞台艺术精品,实现大型旅游演艺节目州(市)全覆盖。发展动漫游戏业态,打造20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文化企业120户以上。
实施旅游兴滇行动 建设昆明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在旅游发展方面,“三年行动”中明确,要推动资源普查和转化利用,建立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数字平台,形成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一张图”。支持具备条件的昆明、保山、大理等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分批次启动玉龙雪山—虎跳峡等10个世界级旅游景区和苍山洱海、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等10个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要加快旅游产品业态创新,推进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示范项目30个以上。发展工业旅游,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积极发展体育旅游,推出徒步旅游精品线路30条以上,争取举办探险旅游发展大会和赛事活动,打响“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品牌。建设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0个以上,评定等级旅游民宿400家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发展科技旅游,培育智慧旅游新场景60个以上。
要加快发展特色生态旅游,推进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等国家公园创建,建设省级生态旅游重点项目20个以上,认定低碳A级旅游景区60家以上,培育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生态旅游带。
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规划建设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10条最美乡愁旅游带,推出10条乡村旅游特色线路,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100个以上,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点300个以上。推动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优化城乡旅游环境,推进滇菜创新,推广乡村旅游多元发展模式,力争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3500亿元。
要发展好红色旅游,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推进威信扎西会议旧址、寻甸柯渡红色教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讲好“五个故事”,推动创建2家以上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个以上。
要积极开展跨境旅游合作,与周边国家共建3条跨境旅游走廊,培育3条跨境旅游精品线路。以勐腊等边境县(市)为重点规划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
实施文旅项目高质量建设行动 推出文旅招商项目500个以上
为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红线,简化旅游设施证照办理流程,加大对文旅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省级层面牵头策划50个左右质量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业态创新强的重大招商项目,每个州(市)策划包装10个以上重点文旅项目,每个县(市、区)策划包装2个以上文旅新项目,全省推出文旅招商项目500个以上。面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一对一”锁定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要建设重大引领支撑项目。加快建设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国际旅游带、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区等6个面向南亚东南亚重大文旅项目。建立全省业态创新项目库,加快推进农业与文化和旅游融合、工业与旅游融合、体育与旅游融合、康养与旅游融合等业态创新项目200个以上。
实施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行动 培育年营收超亿元旅行社30家以上
在培育壮大经营主体行动方面,要打造文旅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优质文旅企业在云南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子公司或合资企业。组建云南文旅集团,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金种子”文旅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省内文旅企业集团化发展、全产业链运营,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中国旅游集团20强。
要壮大传统文旅企业,推动有实力的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培育年营收超亿元的旅行社30家以上。支持全省旅游住宿企业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深化国有景区“三权分置”改革,推动传统文旅企业个体转小微、小微转规上、规上转股份、股份制企业上市,培育年营收10亿元以上的文旅骨干企业10户以上。
要培育新业态经营主体,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参与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发运营。扶持本土企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新增特色小微文旅企业1万户以上、“专精特新”旅游企业100户以上。鼓励村党组织领办旅游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全省乡村旅游合作社5000家、经营户14万户以上。
要做强企业孵化平台,推动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产品、业态高端化发展,自然、人文风貌特色化提升,管理、服务智慧化升级。推动全省38个旅游度假区提质增效,发挥建水紫陶等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引领作用,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
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专项行动 实现“游购分离”解决“以购养游”
为更好地实现目标,云南将加强执法监管,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执业行为,推动完善导游薪酬制度,实现“游购分离”,解决“以购养游”问题,优化旅游投诉处置体系,推动重点旅游城市建设旅游巡回法庭、纠纷仲裁机构,持续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工作。
要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重点涉旅企业信用评价全覆盖,选树一批守信践诺标杆企业,推出一批“品质游”优质服务旅行社、旅游购物示范街区、城市商业综合体。推行贵重旅游商品“一货一码”可追溯制度,优化旅游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常态化实施为游客服务“10件实事”。
要强化安全管理,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A级旅游景区特种设备和旅游包车等安全监管,“一项目一预案”做好安全应急处置工作。要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强化“一部手机游云南”服务端功能,推动建立西南区域智慧旅游联盟,迭代优化“一部手机管旅游”管理端,对旅游团队实施全息化管理,推进文旅行业治理体系信息化。
实施塑造推介形象品牌行动 打造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IP
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IP,开展IP资源普查和策划,高水平制作3部以上云南文旅宣传主题视频。积极参与“你好!中国”品牌对外推广体系和丝绸之路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长江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等专业推广活动,提升云南文旅品牌影响力。
要创新文旅宣传机制,加大文旅宣传力度,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构建文旅正面宣传和舆情处置一体化机制,维护并塑造好云南旅游的良好形象。
在保障措施方面,云南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引培,强化监督落实,推动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杨丽菊)
到2025年
目标
全省接待游客达11亿人次以上
文旅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
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
分批次启动建设
10个世界级旅游景区
10个世界级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