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动画电影呈现出青年观众增量的趋势,如何让“动画”跟现代年轻观影者在情感、心灵上达到交融,除了精美的画面及特效,精心的故事架构、严谨的叙事结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烂叙事带来高效益的国产动画电影
《大鱼海棠》以其剧作上的矛盾混乱、自觉的策略营销和高票房引起热议。影片主要讲述了神仙少女“椿”和人类男孩“鲲”的奇幻爱情故事。影片中充满“中国风”元素(传统服饰、筒子楼等),角色设计也来源于《逍遥游》、《山海经》等中国古典名著,对于“中国风”元素的运用得到了观众的赞誉,被认为是动画电影民族化美学探索的进步。但叙事上存在着矛盾混乱,将一个俗套的“三角恋”故事设定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使观众产生了期待偏差,造成了口碑急剧下滑的结果。
而与急剧下降的口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鱼海棠》的高经济效益。单从票房上看,影片上映不到十天便收获四亿多的票房收入,无疑得益于上映前的营销策略。《大鱼海棠》曾由于资金链断裂而暂时搁置,直到光线注入投资后才重启,导致从项目设立到影片上映经历了十二年之久,于是《大鱼海棠》策略性的以“十二年”和“国漫的希望”来进行情怀上的宣发和营销,并推出了一系列线上活动。上映后由于剧作上的混乱等争议也在互联网和各自媒体平台上引起话题,并持续发酵,维持了电影宣发热度。影片上映同期,其依据《山海经》设计制作的衍生品也开始在各平台销售,销售收益虽比不上好莱坞,但对于小成本投资电影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娱乐教育兼具的国产动画电影
《大圣归来》的主题取材于中国传统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并以3D视觉效果呈现,讲述了大圣孙悟空和“唐僧”江流儿结伴而行寻师除妖的故事。影片在《西游记》中吸取灵感、大胆创造,结构出了与大众普遍观念中截然不同的“唐僧”江流儿的形象,将“唐僧”江流儿塑造为一个对孙悟空充满英雄崇拜的稚童。优良的3D制作技术和影片跟随大圣“上天入地”、“自由开合”的镜头调度,给观众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娱乐观影体验。
全年龄段的定位、承载着民族记忆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使影片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以往国产动画电影如《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常被标记为“专供儿童”,因而限制了大部分观影群体,而《大圣归来》则拓宽了年龄定位,成年人占比甚至大大高于青少年人群。而影片中的齐天大圣不仅承载着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并且影片中所传达出的自我斗争、自我成长、趁恶扬善,最终自我救赎的民族气节也传达出了积极的教育意义。
“反叛”的新类型国产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新生代导演饺子的处女座,取材于民间传统故事,讲述了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阴差阳错成了混世大魔王,逆天改命,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呈现了两种“反叛”,一是类型反叛:与以往类型电影中的正面英雄人物不同,《魔童降世》一开始便将主人公哪吒设定为一个反英雄,人物形象设计也与以往类型不同,影片中的哪吒黑眼圈、龅牙、猪鼻、矮小又嚣张跋扈,而真正的反派敖丙却恰恰相反,他是真正的灵珠转世、风流倜傥;二是文化反叛:《魔童降世》的文化反叛与以往的哪吒系列影片如《哪吒闹海》对父权的颠覆不同,《魔童降世》将对父权的反叛置换成了对天命的反叛,“我命由我不由天”融化了原本尖锐的悲剧内核,转换为了一种自我认知、自我救赎。
与其他国产动画电影轻叙事、重画面特效不同,《魔童降世》以其“反叛”的、精心的故事架构、严谨的叙事结构、最先进的动画特效带给观众极致的观影体验,打破了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均未突破十亿票房的屏障,一次又一次刷新着国产动画电影甚至是国产电影票房纪录,最终停留在五十亿,位列国内电影票房前五。(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闫羽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