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员体验制作云子。记者蒋晔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余苏晏 秦宁) 9月16日,“跟着大师学非遗”第五季第三站举行,小学员们来到官渡古镇云子棋院,跟随云子围棋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何华封、区级传承人刘廷举,了解云子的历史,学习滴制云子。
据悉,云子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直到今天,其仍是手工滴制而成。如今,云子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云子被指定为全国比赛用棋,畅销海内外。
在云南云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原云南围棋厂),何华封告诉小学员们,云子的配方是保密的,精选云南特有的数十种天然矿物原料,经高温熔合而炼成,手工点滴成棋。棋子制作间里很热,室温有35度,炉子温度则能达到1300度。
一枚云子要经过12道工序,滴棋子是第4道步骤。刘廷举把小学员们带到炉子前,教他们一只手拿滴板,一只手拿滴棒,把原料小心翼翼地在滴板上滴成圆形,再把滴板从炉子里取出,只需几秒,滴板上的原料就从红色转为黑色,有了棋子的模样。“太神奇了!”看着自己亲手滴制的棋子,小学员们非常兴奋。
“跟着大师学非遗”系列体验活动由昆明市文化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昆明日报社、“昆滇教育”微信公众号承办,已经连续举办五季,为昆明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云南本土非遗文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