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预制菜的消费必须明明白白
昆明信息港    09-18 10:55:13

餐厅使用预制菜,是否应提前告知消费者?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网友相关建议时表示——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餐饮经营者明示菜品是否为预制菜,消费者如需知晓,建议用餐前咨询经营者。

显然,对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答复,网友们并不买账,在评论区提出了很多质疑,绝大多数网友认为预制菜的告知不是建议,是必须标明。网友们表示:“建议超市、各个平台也应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过期时间,还有食品的生产材料明细,并不是不接受预制菜,而是不接受所有的模糊不明!”

近日, “线下餐厅也用预制菜”“预制菜进校园”等话题引发网友热议,而线下饭店、餐厅针对使用预制菜这一情况未做到提前告知,这不仅仅引起了广大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还有很大程度引发预制菜的信任危机。

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一般指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5100亿元,2026年将升至万亿元级别。目前,多地已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模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既是当下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指明了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也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如果餐厅使用预制菜,应尽到明示、提醒义务,食客可以选择消费或者不消费,反之则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预制菜假冒现做菜更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因此,预制菜行业应坚持健康、营养、环保、透明等原则,在给群众带来更多便捷、给商家带来更高利润的同时,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红线。预制菜要发展,透明公示必须是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尹吉)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