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中秋节,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鱼进所火烤月饼加工点的师傅们都会通过传统煤火炙烤的方式,烹饪制作传统大月饼。新鲜出炉的火烤月饼,浓浓的香味夹杂着烟火气,让人垂涎欲滴,是祥云人中秋节难以割舍的独特美食和乡愁记忆。
传统火烤月饼的整个过程都是纯手工制作,今年60岁的杨金芬做传统火烤月饼有几十年了,婆婆教授的“古董级”火烤月饼技术,如今依然在她身上发着光热,中秋节来临之际,每天早上8点,杨金芬和鱼进所村里的姐妹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据杨金芬介绍,制作月饼从和面、揉面、配馅、扯皮、包馅料、按压直至烘烤出炉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关乎月饼的口感。特别是和面,非常讲究,月饼皮不能干也不能稀,软硬度要拿捏合适,这样才能把馅料完全包住,烤出来才更有嚼劲。
和好面之后便是准备馅料。备好白糖、花生、薄荷、芝麻等馅料后,便可以开始制作月饼了。发酵后的面团经过传统手艺人的揉、拍、押、簸等程序后,放进一个钵头里,不断旋转团圆,做出一个窝来,盛进拌好的各种馅料,封口,放平,做成圆圆的面饼。
传统火烤月饼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炭火烘烤,所需炭火两个,一个是头火,一个是底火。底火用土基、砖头砌成灶台,头火用粗铁丝吊起一口大平锅,里面装炭火,可以升降高度,头火、底火中间放置烤月饼的平锅。等煤火着起来以后,还要用黄泥或者湿灶灰将头火、底火捂起,只留小孔,让煤火保持在一定温度,只有恰到好处的火温才能烘烤出色泽金黄、口感香酥的月饼。
把制作成形的面饼放在一个长圆形木板上,滑进平锅里,面饼不能翻面,上下直接火烤,20多分钟后,面饼散发出焦甜的香味儿,用一个很大的木铲铲出来,烫乎乎香喷喷的目饼就烤好了。
“很早以前,村村寨寨打月饼时候,家家户户提前淘洗麦子、磨面,备好馅料。”杨金芬回忆说,当时,她天不亮就起来生火,当火温调好时,主妇们就端着发好的面一家接着一家来打月饼了。等待月饼烤制的时间里,大家围坐炉旁,闻着饼香,时不时来上一口刚出炉的月饼,谈论着家里家外的事,感觉特别热闹,而这样热闹的场景常常持续到夜深月明才渐渐散去。
“火烤月饼制作起来费时费力,但是却是承载了老一辈手艺的传统美食,有着浓浓的乡愁味道。”杨金芬说。
很多祥云人记忆中应该会有这样一幕,每年中秋节前后的秋收时节,一个小小的月饼是庄稼人上山下地时填饱肚子的最佳食品,月饼寄予着对忙碌的犒赏,对生活的期盼。而月饼打好后,大家会按计划送亲友,传递祝福,分享收获,体现了礼尚往来的传统文化。明月千里寄相思,打月饼、送月饼、吃月饼,古往今来,一个小小的月饼浓缩成了一种思念,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云南网 通讯员陈蕾 虞正启 邹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