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娲到伏羲人首蛇身的神话故事,蛇崇拜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近日,2023樟湖崇蛇文化旅游节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举办。福建省级非遗项目延平樟湖崇蛇习俗源自闽越的崇蛇文化,表达了古人对平安幸福的朴素期望。如今,当地通过多种举措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激活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活动现场,旗幡招展,鸣锣开道,身着传统服装的“游蛇神”队伍从蛇王庙出发。爆竹声中,挑幡、延平战胜鼓等非遗表演轮番上阵,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旅游节期间,还举办了祭祀大典、蛇艺歌舞表演、龙舟赛、象棋赛等活动,精彩纷呈。南平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饶建华介绍,这样的热闹景象,每年春秋都会在樟湖上演。樟湖崇蛇习俗盛行于明代,以闽蛇崇拜为轴心的信俗,以蛇王庙为载体,继承和保留传统的正月元宵迎蛇灯、七夕祭蛇神赛活蛇等活动,形成了民俗文化体系。2005年,延平樟湖崇蛇习俗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级非遗,蛇王庙被列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蛇习俗带给人最美好的意义就是平安与幸福,是人们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精神寄托。”68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学铭说。
蛇王庙俗称“连公庙”“福庆堂”,始建于明代。1990年,当地群众踊跃捐款,整体搬迁到新镇。经10多年修缮,2003年原貌再现。在保护与传承接力下,崇蛇习俗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绽放新姿。
乡俗文化以别样方式走进校园,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学教师陈向明介绍,该校将乡俗纳入研学范畴。今年七夕前,学生们在家门口参加了精彩的研学之旅,体验制作传统蛇灯、参与七夕庙会迎赛。
樟湖崇蛇习俗声名远播,成为东南亚和我国台湾学者进行中国南方蛇神信仰研究的重要参照,也是海内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此次马来西亚肖蛇总会会长颜进明和夫人叶懿花带着28人的队伍专程参加活动。“聪明、灵活,保佑平安,蛇在我们心中是神圣的。”颜进明介绍,肖蛇总会有数百名成员,近年来多次参加蛇文化节,并借此拉动中马民间文旅交流。
依托当地丰富古建筑、独特的自然风光、鲜明的民俗文化等,当地倾力打造“旅游+乡土风情”“旅游+游乐”等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地域特色文旅经济。1998年,崇蛇节被纳入“大武夷旅游”系列,这张特色地域文化名片焕发新魅力。2021年以来,樟湖游客近35万人次。“樟湖从库区建设后,山体面积减少,产业优势不突出。但民俗文化极为丰富,我们着力借助崇蛇信俗等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旅经济发展。”樟湖镇委书记黄晓海说。
2008年,樟湖“崇蛇民俗文化”主题征联活动评选出的20幅优秀楹联作品在蛇王庙展示。2022年底,延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举办的延平城市IP系列设计大赛中,蛇灵儿、巳六、平平等蛇文化主题作品受到青睐。
“古老的闽越遗风以别样的新姿融入新时代生活中。”延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长陈婧说,延平的闽蛇崇拜习俗虽经历千年岁月洗礼,仍完整保留古朴原始的仪式,极具研究和保护价值,在福建乃至东南亚地区影响广泛。延平区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深挖乡村文化民俗,推出“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化旅游体验项目,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文化报 记者黄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