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洱源:“桑基”变“塘埂” “荒地”变“黄金”
大理广播电视台    09-23 11:39:44

近年来,洱源县在右所镇松曲村海菜种植地区的池塘塘埂地带,种植瓜果、辣椒、玉米等经济作物,大春季也能实现经济效益翻番。

图片

近日,记者来到群众所称“塘埂经济”的所在地——洱源县右所镇的松曲村。在一条塘埂边记者见到:河塘内种植着经济作物——海菜;而本来只用来行走的塘埂边却种满了冬桃,并套种了辣椒、南瓜和玉米等经济作物,别小看这条小小的塘埂,它每年能为当地群众增收100多万元,当地群众也才称之为“塘埂经济”。 

图片

图片

这片粉红诱人的早熟冬桃就是洱源县“塘埂经济”典型代表。洱源县右所镇的松曲村是有名的海菜种植基地,海菜效益好,大家都把田块拿出来种植海菜。为防止渗水,田块之间会筑起很大的塘埂,也方便行人行走和车辆进入装车。

图片

图片

洱源县三江源水产种植合作社是海菜种植的龙头企业,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始在塘埂上种植冬桃,同时间套种当季的经济作物,光这塘埂上收益就实现惊人的突破。

洱源县三江源水产种植合作社 管理员 代云霄:当时塘埂荒着的时候,每年都没有什么收益,车也不好走;后来种植以后,去年就开始挂果,有了收益,现在又开始入园采摘,亩均增收两万元左右。

图片

图片

洱源县农业农村局园艺工作站 站长 李学军:我们推广的塘埂种植模式和我们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桑基”种植模式是一样的原理,这种种植方式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耕地资源和作物之间的茬口矛盾,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同时还兼顾了环保。

图片

受到“塘埂”种植模式的启发,洱源县根据每个乡镇的不同特点,适时发展了不同形式的种养殖、农文旅、康养新模式,不断打破农业发展壁垒,实现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赢。

图片

     洱源县农业农村局 副局长 钟新仁: 这些模式的发展,一方面是在有限的资源上提高了群众的收益,另外一方面也保护了耕地。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我们进一步地探索这些新型模式,在有限的耕地上不断地提高群众的收入。

图片

编辑:李涛    责任编辑:苏雯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