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回望奋斗历程,昆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城市生活环境更好了、腰包更鼓了、获得感幸福感也更强了。
绿美乡村有奔头
“以前住在山上,交通不便,日子也过得艰苦,跟现在完全没法比。”嵩明县杨桥街道西山社区大湾村苗族群众张建民说:“我们搬迁后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里进行了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还开起农家乐。村民眼界也开阔了,做起小买卖,生活富裕了。”
随着西山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现在的大湾村,卫生环境干净了,路灯亮了,花红草绿,村庄变美了。
离大湾村两公里左右,刚开发不久的露营基地,则是西山社区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今年年初以来,我们社区多方筹措资金,打造烧烤露营基地。基地7月25日正式开放营业以来,每到周末节假日,就迎来不少游客观光打卡。”西山社区党委书记杨韬介绍。近年来,杨桥街道不断拓宽“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下功夫,为大湾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日前,第六届嵩明花博会杨桥分会场之第四届西山苗族文化旅游节开幕。斗牛、抓鸡、拦门酒、捉鱼、K歌、篝火晚会等活动在这里展开,高原特色农产品、花卉及非遗工艺品在这里展现。“钱包鼓了,生活也更加惬意,文化节上大家尽情载歌载舞,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也让快乐延续。”杨韬说。
宜居城市有魅力
“这次回到昆明,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城市非常干净、整洁,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明显增强,出租汽车基本换成了新能源车,越来越多的人出行会选择骑共享单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新风尚。”从新加坡回昆过中秋的马行说。马行从小就生活在昆明,10年前他选择赴海外求学,其间他曾多次回家探亲,每一次回来,他都能切身感受到昆明新的变化和发展。今年上半年,马行回昆后发现家门口多了一条环滇绿道,看见周边的市民在这锻炼后,他也加入其中。“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康养意识增强了。”马行认为,昆明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环境,是个绝佳的康养之地,这里最适宜休闲度假、修身养性。
大学毕业后,小方想留在昆明发展,得知昆明有保障性租赁住房,便上网申请了。“租房子很麻烦,不仅要给中介费,而且租金也不便宜。保障性租赁住房不仅是精装修还带一些家具,基本可以拎包入住,网上选房还省时省力又省钱。”小方作为第一批申请到中通世纪商务中心的租客,很快便搬了进去。
她表示,身边有不少在昆明读大学后留下来工作的外来年轻人,都申请到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住的问题后,大家在昆明工作创业更有信心和干劲。(昆明日报 记者陈思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