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加速给自然资源“上户口”
昆明信息港    10-06 10:05:02

日前,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昆明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昆明正加速通过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等5项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工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把昆明打造成“高原明珠、绿美春城”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开展生态产品“摸家底”工作

《方案》明确,到2025年,昆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考核评估等制度机制不断完善,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逐步解决,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形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系统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为“绿美春城”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上述目标,昆明明确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环保利益导向机制、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5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拓展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在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制度方面,昆明将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晰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及主体,理顺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和监管权;丰富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类型,合理界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依托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换句话说,昆明将加速推进给自然资源“上户口”这一基础性工作。同时,还将开展生态产品“摸家底”工作,建立完善的全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探索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和信息系统,及时跟踪掌握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实现信息数据在线实时监测和共享。

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方面,昆明将根据国家有关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建立覆盖各级行政区域和特定地域单元的生态产品总值统计制度,积极推进滇池、阳宗海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培育生态产品价值第三方评估机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运用。

碳汇交易市场“呼之欲出”

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方面,《方案》明确,依托昆明资源优势,聚焦粮食、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林果、山地牧业、特色水产、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乡村旅游和茶叶、咖啡精细加工“1+9+2”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鼓励开展绿色种植、生态种植、仿原生境种植,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创建一批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国家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林草领域,昆明将重点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四大类型的林下经济,建设林药、林菌、林花等多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形成林下特色产业体系。在生态旅游领域,昆明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研学旅游,以东川、禄劝、寻甸、石林等为重点,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结合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滇池、阳宗海天然湖滨湿地和河湖优美景观等元素,统筹推进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及绿色发展。

昆明对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方面,均进行了高位设计。昆明将总结推广滇池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经验,探索建立覆盖全流域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设立企业生态保护补偿基金或发行企业生态债券;探索跨界、跨部门的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等工作的协同工作机制。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昆明提出促进生态产品溢价增值、推进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等措施。其中,将稳步推进用水权、林权、用能权、矿业权、排污权、土地使用权、碳排放权、碳汇交易等市场化交易;支持从事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

编辑:李丽朱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