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货物2680余万吨,品类增至2700余种,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水果7.25万吨、出口果蔬1.1万吨,货值突破22亿元;发送旅客2000余万人次,53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从磨憨站出发实现跨境旅行……中老铁路运营22个月以来,极大促进了沿线客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交换,为区域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切实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我省沿线各州市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沿线产业布局谋划,加速磨憨口岸城市建设,倾力打造中老人民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有益示范。
以“畅”提质效
构筑物流大通道
一列列满载泰国榴莲、山竹的水果冷链专列从中老铁路老挝万象南站出发,26个小时后到达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经过快速分拨后转运至全国各大水果市场。
截至10月3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2680多万吨,其中进出境货运量550万吨,货物品类增加至2700多种。进口水果7.25万吨、出口果蔬1.1万吨,货值突破22亿元。
为着力提升通道能力、建设物流枢纽,放大中老铁路辐射效应,我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好”精神指示,不断优化铁路货运生产组织,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推行创新机制、开发新型箱,持续提升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运行效能。
去年6月28日,昆明铁路国际班列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在昆明中心站投入使用,实现了普通货物出口报关和进口到达货物清关功能。作为全路最早开通运营的中心站,昆明中心站创新性开行点对点直达“澜湄快线”,昆明至万象时间缩短了35%。同时,大力创新一体化通关、多式联运一单制、铁路快通等模式,货运量、货物种类大幅提升,昆明中心站逐步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班列和货源组织的集结中心。
自中老铁路通车以来,中老跨境货物在云南省集结发运的优势不断显现,多地物流枢纽建设迈出新步伐。昆明实施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构建“枢纽+集聚区+中心+通道”的空间布局。玉溪市规划建设中国西南·玉溪国际物流港项目,形成集仓储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物流、保税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港,加快发展铁路经济、枢纽经济,助推开放型经济破局发展。
去年4月,昆明正式托管磨憨,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一首一尾”打造对外开放战略支点,成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人才服务中心、磨憨口岸新边民互市场相继投运,围网区一线国门联运中心和二线国门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建设完工,磨憨主干道东盟大道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一个个项目加速落地开工,不断书写“磨憨速度”。9月30日,中老铁路磨憨铁路口岸提质改造工程完工,新建的到发线、调车线等10条股道正式开通,极大释放了磨憨铁路口岸通道能力,更好发挥中老铁路运输及进出口优势。
与此同时,中老铁路、磨憨也成为昆明招商引资的“金名片”“高频词”,2022年先后拿下5张“千亿级大单”。今年上半年,昆明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646.66亿元,同比增长19.37%;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91.9%。
以“兴”抓开放
迸发产业强动力
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云南金客隆咖啡产业有限公司一条条加工生产线上,已完成烘焙、研磨、冷萃提取、冻干的咖啡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被分级包装,并通过中老铁路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
“金客隆选择落地普洱,一方面是看中了普洱咖啡原产地的原料优势,另一方面,作为中老铁路沿线地区,为原料进口、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大量的投资机会和技术合作机遇也正纷纷涌入,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云南金客隆咖啡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华忠说,公司是普洱咖啡产业精深加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一期项目生产线于去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已成为云南省首个年产冻干咖啡粉200吨、咖啡浓缩液1000万袋、挂耳咖啡1000万袋,预计年均综合产值2亿元的咖啡精深加工企业。
为加快中老铁路沿线开发,普洱市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重点实施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沿线产业开发、市场主体培育4个专项行动,围绕中老铁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形成绿色食品、新材料、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集群。
放眼望去,中老铁路沿线产业星罗棋布。丰厚的农林、生物医药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沿线产业发展装上了“引擎”。
走进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粮食仓储中转库的立筒仓并排矗立、高耸入云,孕育着希望。站在仓顶望向四周,产业园内货车往来、一派繁忙,年产20万吨饲料、滇雪年加工15万吨食用油精炼、金钱年产50万吨饲料、省储30万吨原粮储备库等项目正开足马力全速推进。
“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中老铁路的通车运营,赋予了玉溪新的发展优势,吸引大量物流企业入驻玉溪。”玉溪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如今,中国西南·玉溪国际物流港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按照“一港三组团”加速规划布局,其中核心区规划形成“三区四园”布局形态,三区为多式联运区、产城融合区、商贸物流区,四园为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汽车综合交易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产业发展项目加速落地实施,从开放末梢向开放前沿转变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毗邻野象谷站,是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沿线重点园区、物流枢纽和货运站点。园区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由“南加工、北物流”两部分组成。北片区依托野象谷火车站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物流仓储、货物分拣、集散功能为主;南片区主要结合本地及东南亚地域资源,发展资源禀赋型农林产品加工制造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后,这里将成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景洪市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以“新”引游客
文旅融合显魅力
中老铁路通车后,乘着列车只需要3个多小时就可以从昆明到西双版纳,进一步改善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为沿线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列列飞驰的列车,带来了八方的游客。
绿树成荫的赶摆场上人声鼎沸,竹篱笆搭建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类傣味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临河而建的汽车营地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房车,沿村寨蜿蜒流淌的南腊河上,漂流和丛林飞跃等惊险刺激的水体验项目,吸引着成群的青年人竞相体验。中秋国庆假日期间,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龙勒村人气爆棚。
“我们利用村寨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和生态观光农业。”曼龙勒村小组长岩坎万介绍,村寨以租赁土地的形式,与专业旅游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南腊河康养度假营地。村寨与旅游公司精心推出了“周六生态赶摆”特色集市项目。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体验传统的赶集风情,成为勐腊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村寨旅游的火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村民收入逐年攀升。岩坎万介绍,如今曼龙勒平均每户村民年增加收入近3万元,发展农家乐餐厅、住宿、工艺品商店20余家,带动就业100余人。
徒步雨林、体验农家生活、感受民风民俗受到游客青睐,亲子游、研学之旅等旅游业态在西双版纳兴起……今年上半年,西双版纳州接待国内外游客3800余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26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59%、134%,带动三产增速跃居全省首位。
玉溪市围绕夯实中老铁路沿线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要求,以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增强辐射力为指导,以世界级、国家级资源为核心,谋划包装了3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63亿元。这些项目将重点推进实施“三张名片、六个一批”计划,即:以打造世界自然遗产文化名片、聂耳国际音乐文化名片、元江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名片三张文化名片为重点提升玉溪文化国际影响力,加快谋划一批新项目、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加快一批拟建项目、招商一批重点项目、培育打造一批节庆活动项目、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镇项目。目前,项目推进顺利。下一步,玉溪市将持续加大中老铁路旅游产品建设力度。以推进重大文旅项目为抓手,树牢“今天的文旅项目就是明天的旅游品牌目的地”的思想认识,持续推进“三张名片、六个一批”计划,抓实推进新兴州城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改造、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绿汁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沉浸式旅游、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元江太阳谷、元江蝴蝶生态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同时,搭建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的融合发展平台。组织玉溪花灯、滇剧、棕扇舞、花鼓舞等文艺剧目,前往昆明、普洱、西双版纳,延伸至老挝琅勃拉邦、万象等中老铁路沿线重点城市进行巡演,深化文化交流。切实发挥好《昆玉普西四城文旅系统协作协议》和《“一带一路”中老铁路沿线城市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协议》的效用,在项目建设、项目招商、市场主体倍增培育、文旅人才培育等方面共建、共商、共育,共同开发、搭建好中老铁路“流量入口”这个大平台,促进两地文化旅游联动发展。(云南日报 记者刘宇丹 张雁群 浦美玲 沈浩 戴振华 通讯员徐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