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动物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在云南发现了两个新物种——景东腹链蛇和黄腹倭蛙。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景东腹链蛇
东亚腹链蛇属为一类半水栖的中小型蛇类,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该属多样性丰富,已知50种。近年来,陆续有新种被发现,这表明对东亚腹链蛇这一属的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尚需持续推进。
2017年7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研究员课题组在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野外调查中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标本。这个标本在形态上与同属其他已知物种差异明显,未发现可与其在形态上吻合的已知物种。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树表明,标本构成了一个由卡西腹链蛇与白眉腹链蛇所构成支系的姐妹支系,且分支节点的支持率很高;该标本与已知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的遗传分化明显,表明其可能代表了一个新物种。
研究人员在对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的东亚腹链蛇标本进行检视过程中,发现了于1958年采集自景东县记录为“八线腹链蛇”的标本,该标本形态上与2017年7月新采集的标本相近。因此,研究团队依据这3条东亚腹链蛇标本命名新物种——景东腹链蛇。
目前,景东腹链蛇仅在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发现该物种,其分布海拔约2400m,栖息环境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
黄腹倭蛙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团队对倭蛙属进行了野外调查与样本采集、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构建,以及分类厘订。研究发现,采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大理市的倭蛙为一新物种,命名为黄腹倭蛙,该种的模式产地为兰坪县。
兰坪县的倭蛙此前记录为腹斑倭蛙,玉龙县和大理市为调查新发现的倭蛙分布地。基于线粒体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树表明:黄腹倭蛙为一个单系,且与腹斑倭蛙和倭蛙组成的支系为姐妹群关系,分支节点支持率高。
据了解,倭蛙属为青藏高原特有属,该属物种成蛙白天隐匿于沼泽地的溪边、石块下或草丛中;夜间活动者多,蹲于水边或草丛间。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全属共已知5种,其中高山倭蛙在国外尼泊尔有分布。(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黄月 文 中国科学院成都动物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