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滇池南岸的稻田里,成熟的稻谷谷粒饱满。放眼望去,处处金黄,一幅金秋丰收图铺展在滇池畔。
晋宁区昆阳街道兴旺村位于滇池南岸,一直是当地的“鱼米乡”。这些天,农户正忙着收割560亩生态水稻。“前几年,这片土地上是低端花卉大棚。今年4月底,兴旺村拆除了村里的大棚,种上了生态水稻。”兴旺村村干部杨颖说,兴旺村的生态水稻不打农药,除草靠人工,防虫靠生物防治。
眼下,晋城街道沙堤村的千亩水稻也进入成熟期,稻谷已被陆续收割。微风吹过,蛙声一片。金色稻田与蔚蓝天空连成一片,美不胜收。据当地村干部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建设稻鱼共生养殖区,同时配建农耕农事体验区,以“现代农事体验”“亲子乐”“农耕文化教育”等打造寓教于乐的新型乡村旅游模式,擦亮“百年渔村”特色名片,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在夕阳乡,高钙硒米、黑皮花生等特色作物也迎来丰收季。夕阳乡小石板河村家家户户种植水稻,眼下,稻谷已经成熟。田间,金黄色的稻穗迎风摆动,当地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忙着收割、打谷。“我们家种了高钙硒米,今年收成很好。高钙硒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每公斤能卖12块钱,有客户已经向我订购了200多公斤。”村民张树萍说。
黑皮花生是夕阳乡高粱地村的“明星产品”,因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极佳而供不应求。据介绍,晾干后的黑皮花生每公斤能卖30元,为农户带来不错的收入。“高粱地整个村委会总共种植了100多亩高钙硒米、200多亩黑皮花生,农户种植,合作社代收,村民收入可观。”高粱地村村委会副主任方邻民说。
这个秋天,滇池南岸多个乡村瓜果飘香。昆阳街道瓦窑村的杂交猕猴桃已全面上市。种植户刘晓芳介绍,这里的猕猴桃是红阳红心猕猴桃与野生猕猴桃嫁接的,抗虫抗病性极强,不打药纯生态,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强。由于今年上半年干旱,产量较往年偏低,但是果子甜度更高。在晋宁区上蒜镇小朴村,李亚娇水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0亩“拇指葡萄”也成熟上市。走进基地,粗壮的藤蔓缠绕在葡萄架上,绿油油的葡萄叶层层叠叠,叶片间的缝隙漏下一缕缕阳光,让葡萄看起来更加诱人。
良田沃野,稻熟果香,这便是晋宁区农业发展的美好图景。(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 通讯员刘佳 赵贤 和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