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静听松风》剧照 黄凯迪/摄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差三人组”在空间站做了哪些事?消防员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当下国人如何理解水墨画《六君子图》中蕴含的传统人文思想……“双节”前夕,在广东省深圳市落下帷幕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终评舞台上,由广东歌舞剧院、四川省歌舞剧院、北京舞蹈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等各地文艺院团、院校带来的38个舞蹈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当代舞、现代舞的进步成果不断涌现。
突出展现中国精神与气派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届评奖中,一些作品坚持以“两创”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独具匠心的舞蹈肢体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静听松风》从元代画家倪瓒的《六君子图》中撷取灵感,以武术的劲道结合身体的韵律,道出“和而不同”的思想之境。《塑骨》选材自国家级非遗“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伞中的工序,运用现代艺术理念塑造当代审美视域下的民族气派。
“如今在‘荷花奖’的舞台上,获奖作品靠的不光是漂亮的身姿,更是在于彰显中国审美旨趣、阐发中国精神、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中国舞协理事、一级演员张志表示,真正有力量的作品一定有现实观照。
在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看来,舞者的肢体语言之美不能止步于表现造型,而是贵在呈现生命的律动。她以《我的妻子》举例:“这是一个表现对患病妻子的守护,用身体语言表达不离不弃的爱情赞歌。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值得赞颂。”
从单纯抒情走向讴歌人民奋斗、抒写当代生活
记者观察到,本届评奖中,一些作品创作走出了过去的“小圈子”和“象牙塔”,从单纯抒情走向讴歌人民奋斗、抒写当代生活。舞蹈《问天》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英雄为原型,展现航天员们探索浩瀚宇宙的矢志不渝,以此致敬一代代为航天事业不懈奋斗的科技工作者。《那是我的“家”》取材于《感动中国》人物万佐成、熊庚香,刻画了夫妇二人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炊香万灶烟中传递出希望之火。《当我想你的时候》以当代消防员的生活为依托,展现出消防人员敬业爱岗的无私奉献精神。
原总政歌舞团舞蹈队政治协理员、一级演员唐黎维直言,面对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爆炸的环境,文艺创作者要沉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当代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社会核心价值走向,富有人文情怀。
独立编导、舞者、制作人黎星认为,当代舞创作的关键是视角的改变。他赞许本届评奖中涌现出不少聚焦当代社会生活的作品,选材范围拓宽了,期待编导和舞者能更多地以当代人的视角对当代的人和事进行艺术解读。
探索新的舞蹈观念、形式和手段
艺术形象雷同、舞蹈语言匮乏、表现手法陈旧等问题在现当代舞创作中依然存在。“舞技不够,灯光来凑。有的作品实在不走心,有种看不下去的尴尬感。”观众颖颖说。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坦言:“我注意到,为了玩气势、摆造型,有一些编导喜欢在作品中频频使用浮夸的大群舞、眼花缭乱的灯光、震耳欲聋的音乐,然而由于自身舞蹈语言平淡无奇,艺术效果大打折扣。”他表示,现当代舞创作需要更多的编舞智慧,要探索出属于中国人身体运动方式的肢体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卿青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如何实现中国舞蹈现代化,是业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卿青说,在新时代需要新的舞蹈观念、形式和手段,希望广大文艺院校、院团在创作时对文化和生活、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多一些观察和思考。(中国文化报 记者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