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正文
研习中华经典有了新阵地
中国文化报    10-13 10:43:04

中华经典传习所是国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平台、大品牌,具有极高的社会认知度、参与度。设立中华经典传习所,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近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的“中华经典传习所”线上评审会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图书馆创建的中华经典传习所成功获批,展现了其在构建青少年阅读品牌、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显著成果。

依托“大树下”系列活动

筹办中华经典传习所

越城区图书馆始建于2015年,地处绍兴市主城区中心位置,馆舍面积约6000平方米,藏书容量85余万册,服务范围辐射多所幼儿园、中小学及高校,是辖区内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文化阵地。

“近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实践探索,组建了以工作人员和指导老师为核心的专业指导者团队,形成了一批固定的青少年读者群体,创新打造了以‘大树下’为核心主题的儿童、青少年阅读拓展活动品牌。”越城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树下”系列活动设有国学课堂、名家讲座、诗词朗诵等形式的课程,主要面向喜欢国学的青少年读者,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经典,赢得了读者群体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260多堂国学课程,授课时长达500多个小时,参与人次超10万。

2021年,越城区图书馆正式筹办中华经典传习所,在已成熟的“大树下”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在馆内开辟专门的传习场所,设置管理组织、制定相应制度、配备师资力量、开设精品课程,并争取落实了专项经费保障,着力推动中华经典传习所走上制度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发展轨迹。

在筹办中华经典传习所的过程中,越城区图书馆重点推出了两个研习班型,即经典传习研读班和越地文化诵读班。经典传习研读班主要面向有一定国学基础的青少年和成人,由专业老师讲授《传习录》,主要通过讲座、分享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探讨知行合一,学制1年。越地文化诵读班则主要面向少年儿童,由老师带领学习《绍兴有意思》中的越地文化内容,积极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制4年。

深耕名人底蕴

激发传习新活力

越城区是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讲学的重要区域。越城区图书馆利用名士之乡的独特优势,聚焦与王阳明的相关资源,结合绍兴的山、水、物、人、文和城,谋划推出区域特色化传承课程,填补了区域研学品牌矩阵的空白。“为充分发挥绍兴的文化优势,我们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最终确定以王阳明的《传习录》为基础,绍兴名家冯建荣的《绍兴有意思》为框架,为中华经典传习所打造了‘四位一体——六大板块’课程格局。”越城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越城区图书馆的中华经典研习所课程内容生动丰富、形式多样有趣,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绍兴历史悠久,文脉永续,名胜古迹多藏于山水之间,孩子们跟随研习班走走看看可以更好地探索绍兴历史、感悟学习知识。”9月底,越城区图书馆中华经典研习所第三届经典传习研读班已顺利开班,当地家长积极为孩子报名,对传习所课程和活动给予了肯定。

跨界联动体验

构筑传习新格局

阳明故里、府山公园、书圣故里历史街区、越青堂青瓷艺术馆……多年来,越城区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的师生走遍了绍兴的文化古迹,对绍兴的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了解。“为了配合中华经典传习课程的开展,我们充分利用越城区文旅融合的基因解码成果,以绍兴名人馆、会稽山、鉴湖、越王台等文保阵地为基础,精心打造了国学研学游,将经典传承落到实处。”越城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越城区图书馆还将中华经典传习所课程内容与馆内其他特色活动交叉融合。例如,今年,围绕越城区委文化铸魂工程建设的要求,在国学推广工作的基础上,越城区图书馆充分利用下属分馆、城市书房(农村书屋)等,创新开展“华夏经典·弦歌不辍”国学社科普及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40余场系列活动。

业内专家认为,越城区图书馆深化公共文化教学,依托绍兴历史文化积淀,围绕阳明心学特色,组织开展丰富研学游活动等举措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独木难成林,一花不是春。我们希望依托中华经典传习所在全社会带动起学习经典、热爱经典、传承经典的良好风尚。”越城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文化报 记者张婧)

编辑:张芮(实习)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