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石林彝族自治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工作要求,自2017年成功创建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来,已持续创建19个省级、112个市级、188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石林县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依托乡村振兴和“十百千万”工程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创新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石林县紧扣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进步示范主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文化共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石林是“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有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撒尼)刺绣、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摔跤(彝族摔跤)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叙事长诗《阿诗玛》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制定出台《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同年开通昆明地铁“阿诗玛号”文化专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石林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阿诗玛》从单一的口传叙事长诗逐步发展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阿诗玛》被列为中国20世纪百年百种优秀文学图书之一。《阿诗玛》一步步从个性走向共性,成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挖掘整理《阿诗玛》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保护、传承、交融、创新、认同、共享。
——全域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因石而名、因旅而兴”的石林县是昆明市的3个民族自治县之一,以石林风景区和阿诗玛文化著称于世。石林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绘就了“山石展神韵、绿水绕青城、四季皆画卷、风情醉国人”的美丽画卷。雄奇的石峰让五湖四海的嘉宾叹为观止,巍峨的圭山见证了革命志士的热血豪情,多情的长湖孕育了魅力无限的阿诗玛文化,石林是云南旅游的“金字”招牌。
石林县围绕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51068”重点任务,以旅游提质、项目建设、智慧旅游、产品供给、乡村旅游、文化赋能为抓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优做精打造一台阿诗玛演艺、拍摄一部阿诗玛电影、建设一批阿诗玛主题酒店、建设一个阿诗玛文旅小镇、开发一系列阿诗玛文创产品等“五大”阿诗玛文化品牌项目,策划打造石林民族团结火把节、阿诗玛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人参果文化旅游节等“十大”重点文化节庆活动,有序推进石林阿诗玛文化旅游城、大叠水景区整体改造、夜游巴江、高铁片区文旅配套一期工程等“六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谋深谋实以糯黑村、五棵树村、阿着底村、小箐村等“八寨”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创新开发旅游特色项目和产品业态,打造了云上人家矣美堵—回到阿着底—民族团结锦绣小箐的乡村旅游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大乐台旧社区“党建+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石之共筑、水之同源、山之合脉、人之并情”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推动石林县全域旅游“全域联动、全域出彩”,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为主旨打造旅游促“三交”新平台。
——六治融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
石林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村(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推进“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美治添彩”,打造了小箐样板、阿乌经验和大乐台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党建联盟等社会治理“六治融合”的石林模式。以政治引领统揽全局,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以法治保障固本利远,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以德治教化涵养底色,推进社会治理人文化;以自治强基激发活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以智治支撑便捷高效,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以美治添彩扮靓乡村,推进社会治理精品化。
——创新方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十进”的基础上,石林县创新开展“十进+N”,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的覆盖面,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即,拍摄一部主题教育片《北京的亲人来啦》;编排一部主题歌舞剧《情满圭山》;建设一个主题陈列馆、一个主题展览馆;开展一系列故事汇活动;创作一首主题歌曲《五十六朵花开大中华》;编制一套主题教育系列丛书;打造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组建一支主题教育宣讲团;搭建一个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基地;开发一批民族团结精品旅游线路。目前,全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广场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9个,打造研学线路7条、红色教育线路3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精品线路4条。
——联创联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交流合作共进步”为主题,与陆良县召开延续28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协商会议,签订《陆良石林两县民族团结进步协议》,共谋合作、共商繁荣、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共同签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联盟合作协议,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通过重点实施“三项交流计划”,在教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合作,推动相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新跨越。持续深化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开展交流与合作,与安宁、五华、禄劝、罗平、腾冲、宁洱等兄弟县市区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双赢,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积极打造石林杏林大观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未来也来公园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与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合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探索实践”活动。与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校地合作。共同构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牢固阵地,共同搭建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平台,共同推动各民族青少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石林品牌优势,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营造全社会关心民族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传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全民健身和民族团结,推进全民健康。(本版由石林县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