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杨雁 10月18日,全国农技协基层科普组织交流观摩活动暨2023年第六期农技协改革发展论坛在云南省安宁市举行。
活动现场
会上,中国农技协副理事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指出,各级农技协要在党建、组织、人才、品牌、自身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强化政治引领,激发农技协组织新动能,推动农技协组织振兴,在做好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中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科普讲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故事,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据了解,云南省科协历来重视科普在实现创新发展上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聚焦农技协组织振兴,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带着农民富。目前全省农技协基层组织发展到2500多个,累计投入项目经费近700万元,云南省将进一步拓展服务平台助力“三农”工作,围绕地方需求开展特色科普惠农服务,推动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增动能。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地之一的安宁市一直重视科协工作,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并充分发挥农技协科普组织力量作用,用好中国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阵地和平台,助力全市推进科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专题报告
活动中,中国农技协秘书长助理、研究员刘雅丹,中国农技协监事长张晓军,中国农技协副秘书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晓林分别围绕如何做好面向农村科普、农技协组织振兴、建设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作专题报告。
来自云南的大理州科协、石林县科协、寻甸县科协、楚雄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会、宾川县农技协联合会、安宁市禄脿艾家营葡萄协会、华宁县城关社区羊肚菌种植协会7位代表作交流发言,分享开展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的典型经验和农技协组织建设做法,研讨农技协改革发展思路。
围绕“农技协改革发展”主题举办圆桌会议,天津、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6个省级农技协负责人就打造中国农技协组织、人才、品牌活动一体化的共享平台,科技研究成果创新和科技服务模式创新,聚拢更多的专家资源,整合全产业链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全面的社会化服务等农技协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破解的办法、振兴的举措进行讨论。
为中国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授牌
会上,中国农技协公布“2023-2027年度中国农技协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名单、“2023年全国科普日和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技协联合行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名单、“2023年农村科普作品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并为相关单位、机构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此外,活动现场举办了云南省农特产品展示活动。10月19日,与会代表将赴宜良县实地观摩特色食品产业协会、花卉产业联合会、宝洪茶协会和土著鱼科技小院。
云南农特产品安宁葡萄和石林人生果在现场展示
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很好地搭建了农技协等基层科普组织的经验学习交流平台,挖掘吸收其他地域好经验好做法,内容丰富、受益匪浅。农技协是连接党委政府和农民的桥梁纽带,是科协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是农业科技推广和科学普及的一线力量,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大有可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技协组织振兴,积极动员广大科技人才扎根农业生产一线,用科普讲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故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中国农技协主办。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农技协等有关代表150余人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