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之一。在中国的千年茶文明中,茶山是一切的源头。中国人在因循茶的习性,发现高山、云雾的山地拥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天然条件,他们开始找寻这样的山地,开垦成为种植茶树的茶山。景迈山和武夷山,就是这样两座优秀的茶山。
10月21日,景迈山·武夷山,中国茶山的两个样本——茶与茶的对话论坛于21日下午在昆明滇池会展中心举办。云南、福建两地有关专家围绕景迈山和武夷山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展开交流,探索中国茶山的发展模式,号召更多茶山进入生态与文化的对话中来,为推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茶
是生态产业,更是文化产业
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王敏正认为生态是茶的基底和生命,文化是茶的灵魂。景迈山拥有千年万亩古茶园,武夷山是世界红茶、乌龙茶、白茶的发源地和万里茶道的起点,景迈山·武夷山两座高山都有茶的基因,在不同的地域,用不同的方式和文化表达,托起一方产业,成为中国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样本。
在景迈山上,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林群向大家介绍景迈山古茶林是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符合世界遗产普遍价值标准。此次景迈山申遗成功,不仅意味着它的独特价值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肯定,也为世界活态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案例。
“今后,我们将把握普洱景迈山申遗成功的重大机遇,持续打响‘世界的景迈山、中国的普洱茶’茶文化品牌,坚持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方向,全面推进目标市场开拓、名企名牌培育、有机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的‘四大战略’,加快构建以‘茶元素’为主题,‘茶基地’为载体,‘茶科技’为引领,‘茶文化’为灵魂,一二三产融合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张林群说。
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品种资源极其丰富,且大部分都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同时,武夷山中遍布茶文化遗址,有唐至民国的古茶园、宋遇林亭窑址、元大德至明嘉靖御茶园、明大红袍名丛、清庞公吃茶处、明至民国古茶厂、清茶政告示石刻等。茶,是生态产业,更是文化产业。
今天,茶已是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元素,同样,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成分。
发展
文化创意点亮中国茶
普洱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从两地的风光故事说起,景迈山、武夷山,中国茶山的两个样本,是世界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武夷山水天下奇,千峰万壑皆如画。武夷山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玉女峰、九曲溪,花香步道,美不胜收。
景迈山,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世居民族,以生态智慧,向世人展示了“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案例”。正因如此,我们不难看出,武夷山,景迈山,在文明的版图里,文化是它们灵魂。
罗洪波介绍说,今天,澜沧古茶的茶妈妈也来到了现场,澜沧古茶的大师在中国及与中国女排的互动,以文化的形式叠加了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有分量,故事成经典。
就像中国茶的每一个环节所包含的文化深意,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创意。不同的样本汇集成文化创意的灯塔。挖掘是文化创意的根,保护是文化如花盛开的源泉,传承是文化创造与创新的积累,传播是文化的终极目标。到灯塔去,让文化的创意点亮中国茶,拓展中国茶的世界与版图。
科技
是茶的品质保障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品牌事业部总监江佳道向大家介绍,科技是茶的品质保障,其实更是茶产业的保障。武夷星作为三茶统筹的重要实践基地, 过去十年,一直致力于创造一流茶科技创新研究氛围,实现科技化引领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武夷星的茶科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繁育创新,生长应用,选取优良茶树品种,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第二,在茶叶饮用安全性健康性方面,包括茶园绿色防控,生态茶园体系建设以及茶叶质量安全品控三个角度开展一系列创新探索和生产应用。最后,武夷星全流程标准化建设,公司摸索总结出了“栽·制·审·泡·啜”,一杯好茶,九十九道品质星标准并获2021年“全国质量标杆”荣誉,成为全国茶行业首家且唯一一家获此殊荣企业。(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龚楚童 孙嘉辰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