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斩断"猫肉充当猪羊肉”的畸形利益链
昆明信息港    10-25 17:39:17

“他们侵害了我的财产,同时拿走我的情感,送到餐桌上吃掉…”这句话出自澎湃新闻记者对韩女士的采访,面对镜头,她愤怒地说出了这句话。20日,《猫肉按每斤4块5充当猪羊肉,张家港市警方果断截获千余只猫》报道冲上热搜,揭开了抓猫贩猫、猫肉上餐桌这一行业的黑幕。

据报道,张家港市警方在接到动物保护爱心人士的报警后采取了这次行动,截获了一批将送往南方餐桌上的猫,这些猫被贩卖后将充当猪羊进入市场销售。报道中可以看到被拦截的猫车上堆满笼子,笼子里被硬塞了许多猫,十分拥挤,许多猫也因为野蛮装载而受伤。另外,现场图片中能看到许多被屠宰剥皮的猫咪,随意堆放在木框里,现场画面触目惊心。

正如报道中所说,被救下的猫咪各色各样,其中不乏许多可以喊得出学名的品种猫,毛色和体型都很完美,一看便是主人很宝贝的宠物猫。现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可以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饮食文化需求,肉类供应充足,不应该再对人们心爱的宠物下手。猫肉上餐桌就过不了伦理道德这一关。

另外,猫身上会携带破伤风杆菌、狂犬病毒等对人类有害的细菌,更何况猫贩子的猫来源不明,很有可能是捕捉来的流浪猫,不法分子用猫肉冒名顶替猪羊肉,以极低的价格将未经检疫的猫肉送上消费者的餐桌,以此牟取暴利,使得食品安全受到极大危害。更别说,猫肉假冒猪羊肉,欺诈消费者,安全问题无法保证,扰乱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既冒犯了大众的情感,也威胁了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对此,所有人都应该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抵制屠宰猫咪和猫肉流入市场。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联合行动,重拳出击,打击此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斩断“猫肉上餐桌”背后的利益链。

报道中韩女士表示,她曾多次向当地职能部门反馈,得到的答复是猫咪不属于家禽和保护动物的范畴内,无法进行管理和处置。我国的《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中并没有猫的名字,这也让相关部门的执法底气不足,猫肉产业成为了没有法律管辖的灰色地带。由于我国在对待城市流浪动物存在法律空白和相关条件限制,被爱心人士截获的猫依然无法得到有效安置,只能再次放归流浪,远远达不到救助的目的,这给猫贩子有了可乘之机。同时,流浪猫无法“绝育”,也是一个难题。只有做好被救猫的安置工作和流浪猫的绝育工作,一定程度上才能断绝这条黑色产业链。

防止"猫肉上餐桌",需要全链条监管,既要管住上游,也要管好下游。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从活蹦乱跳的猫到冒充牛羊肉走上餐桌,制成烤串、火腿肠……往往牵涉到偷猫、贩猫、杀猫、吃猫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强化常态监管,方能实现目标。打击贩猫黑色产业链,真正保护的,是我们人类自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评论员 赵建木)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