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10月24日,云南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组走进水富市,记者在水富港中心作业区看到,“水运、铁路、公路”多式联运体系成型,矿物集装箱堆满码头,大型桥式起重机巍然矗立,不远处的中嘴作业区码头上,装船机繁忙作业,来自云贵两省的磷矿等大宗货物,将从水富港经长江航道运往湖北及周边地区。
“截至10月20日,水富港今年已完成货物吞吐量296.7万吨,同比增长32.9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955标箱,同比增长142.44%,增速居长江干线港口首位。”昭通高投水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晓介绍,通过实施水富港扩能改造工程,特别是中嘴作业区和“水铁公”多式联运投用,水富港装船效率提升了8.5倍,金沙江和长江黄金水道的转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伴水而生,因水而富。自1974年修建工厂大件码头以来,水富港历经首个泊位建设、多用途泊位改扩建、标准化港口扩能改造,曾经的小码头变成了云南唯一实现3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运输的长江干线港口,并获批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港口。水富港的变迁见证和引领着水富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位于两大战略交汇点的水富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昆蓉欧”物流大通道、泛亚铁路国际大通道,形成“东西双向互济,南北内外联通”的格局。水富市成为了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前沿和窗口。
水富市常务副市长郑朝喜介绍,为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水富市纵深推进“扩港、建园、退城”三位一体、“产、城、人”融合发展,以绿色港口标准推进水富港开发运营管理,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大通道;高标准推进水富物流园项目建设,以水富经开区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坚持规划引领,退老城,建新城,实现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发展动能转换、生态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发展能级提升,城镇化率提升至68%。
在水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厂房林立,施工区繁忙作业,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发展的火热场景令人振奋。水富港便捷的物流通道优势,吸引大批客商到水富经开区投资兴业,短短两年多时间,曾经遍布深谷沟壑的山坡上,投产运营项目8个、在建项目4个,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园区正在崛起。“今年水富经开区预计实现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产值40亿元,增长213%以上。”水富经开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冯开军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做活港园城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今,水富市云富老城区以港口作业、临港物流仓储、商务商贸为主的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以行政办公、教育为主要功能的高滩新区面貌一新,以居住、康养为主要功能的温泉新区初具雏形。水富经开区成为投资沃土,被列为全省10个省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特色园区之一。(云南日报 记者沈迅 蔡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