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云南民族大学举办非通用语教育30周年系列活动暨第十二届南亚东南亚文化节
昆明信息港    11-03 17:22:03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周智宇 11月3日,云南民族大学非通用语教育30周年系列活动暨第十二届南亚东南亚文化节开幕式,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志公堂举行。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隔海相望,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云南民族大学自1993年开展南亚东南亚非通用语教育至今已有三十春秋。随着民大学子为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编排的《风吹稻花香·澜湄一家亲》舞蹈,开幕式正式正式开始。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2多年历程。

“三十年,从幼苗破土到枝繁叶茂;三十年,从一枝独秀到繁花似锦。”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张桥贵在致辞种表示,云南民族大学非通用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国际友人的关注和支持,更离不开各界校友的关爱和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持续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探索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根植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努力朝着高水平民族大学砥砺前行。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是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校以来,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曾访问云南民族大学并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百余所高校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由外交部组织的“28国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和“12国21名记者团”等众多国外政要、学者、记者等均到学校实地了解云南民族文化和政策,留下了深刻印象。

云南民族大学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南亚东南亚语本科专业办学历史最悠久、开设专业最齐全的高校,承担了大量语言文化和区域研究科研课题,为世博会、园博会、南博会、大运会、亚运会等重大国际盛会和各种政府及民间文化经济交流活动提供了志愿翻译支持,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及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学校马来语专业同学带来舞蹈《爱之舞》


合影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倪慧芳,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姜景奎,澜湄六国综合执法中心副秘书长李大吴出席活动并致辞。

云南民族大学非通用语教育30周年系列活动暨第十二届南亚东南亚文化节游行活动

云南民族大学立足“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办学定位,积极开展南亚东南亚语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1993年开始开办泰语、缅甸语本科专业,截止2016年,已开齐开全南亚东南亚14个国家的15中官方语言本科专业,即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8个东南亚语专业和印地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普什图语、僧伽罗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7个南亚语专业。另有“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印度语言文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三十年来,培养的6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国内各高校、政府部门、公安边防海关、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还有大量毕业生在海外自主创业或在中资机构和企业任职,为国家对外交流和边境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