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著名作家姚霏:只有写作,生命才可以延续
开屏新闻    11-13 22:32:59

“继续写作啊!生命才可以延续。”坐在床边的姚霏说,“如果写作能力都没有了,那活着干嘛呢?就没意思了。”

11月12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云南网及新浪云南的媒体记者以及姚霏老友温星、周海春等人,专程来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探望正在康复中的云南著名作家姚霏。

IMG_1923.JPG

分割线

康复训练时,他常溜去阅览室

早上,阳光明媚。得知有客人要来,住在楚雄州永仁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姚霏早早穿戴整齐,戴上标志性的鸭舌帽,反复询问中心照料的工作人员:“快来了吗?”

IMG_1902.JPG

中午时分,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终于见到了姚霏,他曾是《春城晚报》副刊主笔。在洒满阳光的房间里,姚霏见到了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激动不已。“最近还在读书吗?”面对老友的关心,姚霏打开了话匣子。

在服务中心,他最喜欢的地方是阅览室,但苦于藏书过于单一,姚霏颇感有些无奈,就看起了网络小说。尽管如此,这似乎丝毫不影响他对于互联网的批判。他认为,互联网出现后,对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微信图片_20231113165024.jpg

“姚老师经常在康复训练时借口去上厕所,经常找不到,最后,往往都是在阅览室里发现了他。”提起自己护理的这位著名作家率性和调皮的一面,中心工作人员尹浩瑜有些哭笑不得。但说话中,仍难掩她崇拜之情。

分割线

悉心照料,康复有很大成效

今年7月,姚霏在兄弟姐妹的陪同下,从位于永仁县猛虎乡的老家,搬到了永仁县残疾人托养中心。这里硬件条件很好,且位于城外,很是安静,非常适合养病和养老。

据姚霏的妹妹姚丽琼介绍,2016年大年初三,姚霏突发脑溢血倒下。抢救过来后,姚霏一直在老家由8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农村的生活虽自在,但对于渴望重新开启创作的他而言,周遭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格格不入。加之康复效果不理想,他曾经非常失落、低迷,甚至一度陷入绝望。后来进入托养中心,每天接受专业且规律的训练。虽然阅览室藏书非常有限,但好在有网上阅读的补充,他的精神世界总算充实了起来。

才短短几个月,在中心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姚霏的康复成效显著,即使没人搀扶,也可以自己缓慢行走;原本肌肉全部萎缩的左臂和左腿的活动能力,也比刚来时增强了不少。

永仁县残疾人托养中心主任尹加伟介绍,这里是在残联支持下建设的、专门针对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残疾人进行托养的机构,由政府负责建设,企业运营。

“姚老师生病快8年,我来看望过他多次。这次看到他情况明显好转,总算是比较欣慰。”前来看望的姚霏好友温星感慨道。

分割线

只有写作,生命才能延续

面对前来探望的好友和媒体记者,姚霏用“感谢、感激、感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老友们的鼓励声中,他也逐渐重拾信心。

2021年11月初,当时已然重病6年的著名作家姚霏,首次回到昆明,与读者和文坛好友们见面,举行了一场作品分享会。当时他就说:“写作是我姚霏的宿命。不写作,不如死。”他还透露,自己正在重新修订《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三部武侠续作,考虑以“经典重构三部曲”的形式出版。

这次见到媒体记者和老友,他又说:“继续写作啊!生命才可以延续。如果写作能力都没有了,那活着干嘛呢?就没意思了。”

“我总觉得老天把我留了下来,一定是希望我做些什么,我想着就再多写几本书吧。”姚霏渴望将自己的创作空间拓展到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世界,他期待明年新的小说能初具雏形,早日和读者见面。

IMG_1918.JPG

名片

姚霏,笔名沧浪客。1965年生于云南楚雄永仁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云南师范大学最年轻的古典文学教师。

1982年开始,在《萌芽》《上海文学》《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城疫》系列及《红宙二题》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90年辞去教职,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出版《一剑平江湖》等长篇小说共15种、46册,被誉为“大陆新派武侠第一人”。1995年,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于东楼等7人,同获“首届中华武侠小说创作大奖”。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摄影报道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