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街道开展儿童友好型社区项目培养儿童参与社区治理。
西景社区社工站项目带动志愿者关爱困难人群。
关注
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完善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培育社会各方有力有序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生态,积极探索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服务机制。2021年以来,五华区实现街道社工站全覆盖;2022年,华山街道社工站成为云南省省级示范站点。
五华区聚焦社会救助人群、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服务,采取“1+X”模式开展,“1”为项目以社区治理服务为基础,“X”为各街道根据实际需求围绕社会救助服务、为老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社区治理服务、社会事务服务、引领志愿服务等主题自选开展项目,让基层治理工作从“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
聚焦一老一小 创建服务品牌
位于人民西路社区辖区的城中村潘家湾大村共有92栋自建房,但没有儿童游戏的固定地方。为解决这一难题,由五华区民政局出资、家馨中心执行的“加油,人西少年”儿童成长计划落地人民西路社区,通过引进高校社团志愿者资源,组建人西少年议事会,为辖区青少年搭建成长平台。近期,人民西路社区社工组织辖区儿童对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潘家湾大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一不留神就要摔跤,该由谁来负责?”这是孩子们对调查得到的5个和社区有关的问题进行无记名投票后,选出的最想改善、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在社工带领下,儿童们讨论制定了可行的行动计划,从物资采买到行动的分组安排,一一落实到个人。孩子们扛着铲子、提着桶,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和水泥、拌泥浆,修补裂缝,对路面进行了修整与美化。
华山街道社工站北门社区项目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送饭上门、定期探望、电话服务、老年食堂、咨询服务、医疗服务、科学适量运动等专项服务。社工站工作人员走访有60岁及以上老人的300户家庭,已建立60岁及以上老人“红黄绿”一人一档案,入户走访300余人,建档300人次。
护国街道社工站则对威远街社区辖区儿童问题需求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研,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研访谈,紧扣儿童需求,设计开展精准服务。形成《儿童个案服务指引》《威远街社区儿童议事会》等机制,指引困境儿童个案救助、儿童议事协商有效实施落地,项目期内开放26周,服务辖区儿童558人次。
截至目前,五华区统筹党建工作经费、民政工作经费、福彩公益金等多种资金来源,购买社会组织服务62个,累计经费投入达658万余元;辖区内10家街道社工站均已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社工站,2022年至2023年共投入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项目,形成五华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特色品牌。
立足多元共治 提升服务质量
今年7月,莲华街道在五华区首家建立街道级社区基金,与五华区慈善会签订社区专项基金设立协议书,全面推进社区基金建设工作,80家爱心企业现场捐赠,筹款64.9万元。9月,在丰宁街道社区基金启动仪式上,21家爱心企业认捐6万元。“五华区将科学谋划,合理利用社区基金,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社区服务项目,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民生难点问题。”五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辖区各街道正积极探索社区基金发展模式,通过社区基金的建立,精准对接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链接多元社会资源,广泛营造慈善氛围,让社会资源活起来、用起来,让社区基金的“蓄水池”不断服务和造福居民。
盘活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建立社区基金,是五华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方面。在西景社区,社工项目结合西景社区实际情况及辖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老年人、志愿者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引入辖区内多家优秀本地企业入驻慈善超市。通过联动云南腾药、悦享文化、智亨居家养老服务、云洱雾山泉、赋民农业发展、九机等30余家辖区内企业,为困境人群提供关爱帮扶服务,形成“慈善超市+社工站”为民服务合力。西翥街道“走进大村”社会治理服务项目自2022年8月开始执行,社工走访调研了解大村当下的发展状况,依托社工站为平台,以筑巢引凤的方式从经济、人才、文化三个方面推动了大村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社工站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视角,举办了首届“西翥向善”大村社区公益乡村音乐会。
在逐步推进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基础上,五华区民政局将不断提升社工站运营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借助社工站平台作用,深入推进“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统筹辖区内部和链接外部资源,通过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专业化服务。同时,在两年多时间社工站运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五华区将从项目的购买、督导、评估、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等方面,建立健全街道社工站规范化运营制度,逐步实现街道社工站的平台自主运营。(云南日报 记者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