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重点侨乡城市,昆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新时代侨务工作主题,着力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由市委统战部牵头,联合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致公党昆明市委会、昆明市侨联等多个部门,不断做好知侨、引侨、联侨、护侨、育侨工作,团结带领全市海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共同推动昆明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
目前,全市建成统战文化基地30个、“侨胞之家”39个,建立各类侨法宣传角20余个、为侨法律服务站6个,帮扶服务归侨侨眷2600余户(次),帮扶资金291.72万元。
建成统战文化基地30个、“侨胞之家”39个
建立各类侨法宣传角20余个、为侨法律服务站6个
昆明市委统战部联合外办、侨联等有关部门共同筹资230多万元
在磨憨口岸及泰国、缅甸等8个国家的华文学校捐建29所“昆明书屋”
凝侨心 加强文化领域载体建设
汇集700余名南侨机工珍贵照片的英雄墙、用废轮胎钢圈制作的校钟、南侨机工后人捐赠的加仑汽油桶……走进侨光小学校史馆,小讲解员王滢淇向大家讲述着南侨机工的英雄事迹和侨光小学的建校历程。2011年,侨光小学开展以“发掘学校历史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课题活动,打造了侨光小学校史馆,成立学生讲解团。“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我们把历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德育教学中去,打造一个全新的统战窗口,传承革命精神。”校长段红燕说。
以文化人,凝心聚力。近年来,昆明市持续深化“昆明统战文化基地”品牌建设,先后打造了南侨机工纪实馆、侨光小学等5个具有侨务文化资源元素的统战文化基地,将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聂耳墓(聂耳纪念馆)等创建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今年,联合致公党昆明市委会举办《南侨颂》情景组歌演出,进一步增进侨胞对祖籍国的感情。
从2016年开始,昆明市委统战部联合外办、侨联等有关部门共同筹资230多万元,在磨憨口岸及泰国、缅甸等8个国家的华文学校捐建29所“昆明书屋”,促进文化交流。
汇侨资 深化经贸领域交流合作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正大集团、泰国TCC、印尼力宝等一大批知名侨资企业相继落地昆明,春城逐步成为侨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近年来,昆明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擦亮“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投资沃土、温馨春城。
昆明市积极发挥南博会、东盟华商会、云南同乡联谊会等平台作用,如在南博会期间,邀请和接待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中吕宋支部等团体到昆访问交流。同时,市统战部门积极联动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统计整理全市侨资企业名单,开展系列经贸活动,积极拓展以侨为桥、以侨招商工作。举办昆明市港澳台侨招商引资推介会,着力将活动打造成昆明市面向海外招商引资的一块招牌;举办侨商代表园区行、知名侨商园区行等活动,紧扣园区经济、资源经济、口岸经济,进一步面向海外加大对磨憨口岸城市未来发展定位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以侨引侨,将侨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昆明市积极为侨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保障,不断加强涉侨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每年开展侨法宣传月等法律助侨活动。昆明当千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连续两年参加了由市委统战部(市侨办)举办的兴业助侨系列活动,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的运营管理。
聚侨力 做实惠侨暖侨服务
云南毗邻缅甸、越南、老挝,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和通道。多年来,昆明市持续开展暖侨行动,切实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困难归侨侨眷中去,做深做实为侨服务工作。
通过日常深入摸排工作,昆明市建立了困难归侨侨眷动态信息库,健全信息台账,对部分年老多病或身残失业、生活条件困难的归侨侨眷进行定期跟踪,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做到精准帮扶。
代书银是越南归侨,回国40多年来,一直得到侨办的帮助。今年,代书银的儿子受伤,几万元的手术费让家庭陷入困境。官渡区有关部门得知情况后,给予代书银一家特困补助,解决了他们的难题。
昆明市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着力提高困难侨界群众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通过举办面点师、非遗传承等类型丰富的技能培训班,不断增强侨界群众就业创业技能。近年来,全市累计开展送医送药、技能培训、民法典宣讲、直播引才招聘等活动20余期(场),帮助困难侨界群众增强就业能力,切实解决困难归侨侨眷实际生活问题。(云南日报 记者王琼梅 见习记者舒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