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读好书献良策 助力滇池生态文明建设——政协委员助推环滇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主题活动小记
昆明信息港    11-30 08:35:01

1

政协委员分享读书心得。

2

主题活动现场。

3

政协委员朗诵春城文化名篇。市政协文史委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陈思伊 通讯员冯亚玲开展委员读书活动是增强委员履职本领、提高建言资政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昆明市政协尤其重视委员读书活动,形成省市政协引领、区县政协联动、领导率先垂范、委员全员参与、线上线下协同推进、读书履职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书香政协’读书活动引导广大委员重视学习、崇尚学习,以读书聚共识、以读书促履职,多读书、读好书,激励我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升履职水平。自参加读书活动以来,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促进履职方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求时效性和针对性。围绕城市发展定位,我会推荐身边的朋友以及企业员工多读一些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书籍,每个人都有义务积极宣传相关知识,带动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市政协委员李昊城如此说道。

去年,十四届市政协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在东川区首次组织开展“书香政协·读好书献良策”活动,现场直播观看近17万人次,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今年11月17日,市政协以“文化铸魂 滇池增辉”——政协委员助推环滇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为主题,在晋宁区安江村国立艺专旧址举行读书活动。此次活动是由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昆明市政协主办、晋宁区政协协办的“书香政协·读好书献良策”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围绕环滇池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赓续历史文化根脉,以文化赋能、文化铸魂,为昆明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在第一阶段活动中,由市政协精心组织编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云去山如画——抗战时期国立艺专昆明安江七百天》新书首发仪式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参加。高洪在致辞时说,他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向新书编委会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昆明安江七百天历史佳话”精神永在。曹晓阳表示,《云去山如画——抗战时期国立艺专昆明安江七百天》这部地方文化史书,不仅是中国美术学院宝贵的校史研究资料,对于丰富中国美术史和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人民出版社郭娜也在发言中对市政协为编著此书做出的大量工作给予高度赞誉。

在第二阶段主题活动中,省、市、区政协委员樊亦涵、孙鸿雁、刘虹、吕毅斌、孙小舒、刘永明、黄绍成,在“经典传承 文化聚魂”诵读会上朗诵春城文化名篇《滇池赋》《大观楼长联》《花潮》和《海魂归来曲》选段,以“音诗画”展现方式,沉浸式感受春城文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活动还邀请5名省、市、区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紧扣“美丽滇池·和谐共生”主题现场分享读书心得。沐春等16名省、市、区政协委员围绕环滇池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主题,以短视频的方式献出80条“金点子”。在“政协履职”App线上网络议政中,杜迎玉等32名委员发言,提出83条意见和建议。

市政协委员何早阳建议,结合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的发展理念,在保护滇池生态的前提下,全面推进我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以滇池为核心的生态文旅主题IP。市政协委员尧宗梁认为,要遵循绿色发展、科学规划、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科学实施的原则,调整开发利用方式,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读书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遨游知识海洋,在读书中找准履职切入点,建好言、献良策是作为政协委员的内在需求。”结合本次主题读书活动,市政协委员杨洲说:“滇池周边自然景观众多、人文资源丰富,怎么用一条精美的线、人文的线、艺术的线、文化的线、旅游的线把这些细细的‘珍珠’串起来,可能是目前需要加强的方面。”

今年以来,市政协共举办政协讲坛5期、政协微讲坛9期,在学习方式上充分发挥融媒体在读书学习活动中的优势,拓展读书活动空间,通过融媒体传播讲好政协故事,以“书香政协”建设助推“书香社会”建设。各县(市)区政协积极行动,建成“书香政协”阵地90个,组织开展读书主题活动100多场次。全市政协系统读书氛围愈发浓厚,读书不仅成为政协委员的自觉行动,也成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实际行动,更成为委员提升履职质量、共推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的重要抓手。

下一步,市政协“书香政协”文化建设工作将从搭建读书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循环机制;把准读书导向,推动“读书+履职”深度融合;创新读书方式,探索“领学+共学+自学”多种模式;打造读书品牌,助推“委员读书+全民阅读”紧密衔接四个方面着手,下足读书“台下功”,唱好履职“前台戏”,真正实现学习随时上线、思想永远在线、智慧时刻连线、议政永不断线,号召广大政协委员勤学习、勇担当、善履职,为昆明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助推“书香社会”建设。

读书分享

省政协委员陈异晖:

培育环湖生态圈绿色发展新业态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指出:“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传统发展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议在保护环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提升生态产品调节服务功能,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在经营环节,打造滇池流域区域公共品牌,规范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在交易环节,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开发”模式,拓展深化生态资产价值转化,建立生态价值核算统计报表体系并融入管理体系。

建议加快完善滇池流域空间管控与监管机制,统筹推动生态空间和环湖生态湿地按属性定位、功能要求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生态旅游业、生态湿地产业、生态农业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省政协委员万凡:

改造滇池周边湿地景观

重现“滇池八景”风貌

《昆明读本》是一本关于昆明历史风物的小型百科全书,系统性梳理了昆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精神。书中,老昆明的自然景象和人文风貌以一种和谐、有机的方式呈现,无论是“渔捕星灯”中的“芦火沿江暗复明”,还是“海潮夕照”中的“往来帆挂一帘金”,无不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图景。

目前,滇池周边湿地景观是通过“城市公园规划”和“模式化植物搭配”相组合的设计手法来呈现,缺乏“历史人文”和“地域精神”,故而呈现出一种同质化倾向。对此,建议将滇池周边造景与活态的人文观念相结合,再现“历代八景”中的场所精神,重塑昆明地域图景。

市政协委员庞博河:

筹建国立艺专博物馆

创建环滇池美学空间

《云去山如画——抗战时期国立艺专昆明安江七百天》一书介绍了国立艺专在昆明的办学史,谱写云南艺术教育历史上的新篇章。在昆明时,国立艺专涌现了一批以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为代表的国际艺术大师,以董希文为代表的革命艺术旗帜性人物。

为此,建议进一步开展国立艺专史料收集、研究和利用工作,筹建国立艺专博物馆,将昆明市晋宁区安江村内唯一存在的国立艺专标志性建筑重新修缮,并与国立艺专关联的艺术院校合作,特别是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开展校地合作,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艺术教育史研学基地,加快抢救历史记忆。同时,创建环滇池美学空间,以国立艺专精神凝聚海内外艺术人才,促进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表演、设计等领域创业,发展生活美学产业。

市政协委员陈浩:

发挥遗址文化教育功能

增强民族自豪感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文化事业。通过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其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表明,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对此,建议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赓续中华民族精神和血脉。比如,深入挖掘石寨山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石寨山大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中,应注重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充分挖掘石寨山遗址的文化资源,研发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以石寨山大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为契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学术研讨会等,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互学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与理解,加强文化传承与交流。

晋宁区政协委员曾诚:

共享生态红利 实现多方共赢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一书是9位海内外生态环保领域的院士、专家数年来科学研究探索的智慧结晶,从国家战略到如何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作了详细阐述和论证,包括水生态治理技术、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的经济学等多个方面。各位专家结合多年研究与探索的成果和经验,提出许多发展建议,读后受益匪浅。

推进环滇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目的是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协调统一。对此,建议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起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并撬动社会资本、增强投资信心、引入人才团队、带来先进理念、植入新兴业态,吸引更多市民去乡村消费,实现多方共赢。

场外“金点子”摘登

何易涵(省政协委员):

建立健全滇池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监督,确保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滇池旅游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和体验,促进全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滇池文化遗产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滇池文化的认知和重视。

沐春(省政协委员):

在环滇池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建议综合考虑建设智慧体育公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城市品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体育公园,提高公园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邓茂金(市政协委员):

深入挖掘文化遗址资源,推进环滇池青铜文化资源与斑铜产业融合,进一步开发斑铜文创产品;在环滇池交通、场地等条件成熟的区域,开展环滇池夜游经济项目,深入挖掘郑和航海、二战驼峰航线、西山龙门等环滇池历史文化资源,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随海金(市政协委员):

深入挖掘滇池文化内涵,打造滇池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渔业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古村寨文化等文化圈层。

何早阳(市政协委员):

以主题公园、园林园艺、乡村旅游、风情演艺、节庆赛事、文旅配套六大IP,着力打造滇池生态文旅高原明珠主题IP,努力开创昆明“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特质,讲好环滇池文化故事,打造具有滇池特色的文艺精品。

温星(市政协委员):

创建一家书院,作为系统整合、挖掘、传播滇池文化的枢纽平台,将环滇名人、名村落及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在一起。

明捐(市政协委员):

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让滇池保护工作及取得的成效透明化,提升广大群众和社会的认可度;细化环湖规划旅游线路,避免出现季节性堵车,影响旅游者体验。

尧宗梁(市政协委员):

充分发挥规划对推进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建议环滇池建设实行“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分区管理。

依苏婉娜(市政协委员):

在滇池沿岸建设自然景观的同时,保护古村落活态人文景观;深挖国立艺专校史,整理、收集国立艺专师生感人事迹、画作进行展览;进一步挖掘梳理滇池西岸(白鱼口—观音山—高峣—大观楼)名人故居、故事。

岳立(市政协委员):

利用国立艺专旧址公园建设,与知名拍卖公司合作,每年举办美术作品拍卖会(春拍、秋拍);利用环滇池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与相关研学机构合作,设计并开展“环滇池历史文化研学”活动。

路小军(市政协委员):

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梳理滇池沿岸文化,聚焦滇池生态、湿地、景区资源和乡村特色文化,形成系统的书籍资料和宣传产品;不断壮大“滇池文化大使”队伍,积极发挥“滇池文化大使”的引领作用。

曹磊(市政协委员):

建议建设1个滇南本草科普研学园或基地;打造1个以云南道地药食同源品种为主,集手工生产、销售和产品、服务体验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示范村;建设1个以云南民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观海景观文化长廊。

张艳(晋宁区政协委员):

高位统筹打造“古滇文化”名片,利用石寨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滇池沿线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将两者高效结合;重点建设、多点发力,将“古滇文化”打造成昆明滇池旅游度假的招牌名片;打造一条环湖野生鸟类生态观赏带,增强滇池沿岸旅游吸引力。

编辑:张水燕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