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虹山派出所立足辖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多而集中的实际情况,运用“三步走”工作法,对辖区内行业场所为主的噪声污染开展全面治理工作,还“静”于民,为辖区群众营造更加安静宜居的生活环境。
制定目标,成立领导小组
虹山派出所以为辖区群众营造更加安静宜居的生活环境为工作目标,加强辖区噪声治理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压降来自行业场所的噪声扰民警情。虹山派出所成立整治小组,由所长为组长、社区中队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划分区域,落实责任
虹山派出所在原有警区基础上,进一步将行业场所分成以店铺为主的街面和以酒吧为主的楼内两类区域,试行分时段管理。即:白天商铺由巡逻车、PTU巡逻及时干预防范;酒吧由值班机动组每天不定时开展清查干预;同时街面(商铺)和楼内(酒吧)再由社区民警进行交叉互补防范。
分色管理,有的放矢
自2023年1月开始,虹山派出所将黄土坡北村、M60创意园等烧烤摊和酒吧聚集一带划分为重点区域,同时根据每月治安警情将行业场所分为“红、橙、绿”三个等级强化管理。实行分色管理以来,已挂牌23家场所,行业场所噪声扰民警情及其投诉类警情同比下降31.65%。动态挂牌分色管理让社区民警有所侧重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警情总量下降,营商环境改善”的新路子,有效净化了辖区休闲娱乐环境。
反复学习,熟练运用
为切实提高噪声类警情处置能力,进一步规范噪声干扰他人生活警情处置流程,提升接处警执法规范化程度,虹山派出所不定期组织全体民辅警重点对《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警情处置指引》、《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案例教学教程》等相关工作规范进行反复学习,做到熟练运用。
警民联合,共治共管
积极联合丰宁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多渠道开展联合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开会、集中学习等方式,拓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渠道,强化群众法律意识。此外,针对噪声扰民及其他治安警情高发的行业场所,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强化综合治理措施,形成执法管理合力。
发动“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参与噪声污染治理工作。利用治安志愿者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作用,加大对辖区的巡逻防控力度,同时用积分奖励兑换机制,精准量化、精细考核,正面激发群防群治活力。
加强对辖区居民住户走访,了解群众心声,听取群众建议,激发主人翁意识,强化对身边噪声扰民的监督及主动干预意识。同时依托警民微信联络群,处置群内反馈线索,并将处置情况及时通报,以此提高警民参与度,开辟齐抓共管的治理局面。
严格执法,重拳出击
对于接报的噪声扰民警情,严格按照《昆明市公安局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警情处置指引》,开展递进式执法,即:第一次开具主体责任告知书进行法律宣传告知;第二次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违法行为人当场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第三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违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条款进行警告或罚款处罚。
培训学习,晓之以理
结合虹山派出所行业场所分色管理规定,对每月治安状况被划分为“橙色、红色”的行业场所及噪声扰民警情高发行业场所,召集相关负责人开展噪声污染防治的集中培训会。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要从观念上扭转行业场所和公安机关“对立”的意识,让行业场所工作人员理解和支持公安机关开展噪声污染的整治工作,共同携手营造安静宜居的生活环境,进而反哺行业场所营商环境。
2023年以来,虹山派出所先后对辖区内各类行业场所相关负责人组织培训42次,日均出动警力20余人次,噪声干扰他人生活警情同比下降37.06%,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9.13%。
下一步,虹山所将立足辖区,针对其他突出治安警情,制定和推行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为辖区群众营造更加平安美好的生活环境。(昆明信息港 五华警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