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河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成绩公布,常住人口不足30万的豫北小城——鹤壁市淇县获得“优秀”的好成绩,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好成绩的获得,源于近年来淇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服务,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持续增强。
提档升级,提升服务效能
12月11日,淇县气温骤降,雪花纷飞。在淇县文化馆的舞蹈排练厅里,欢声笑语、乐声悠扬,群众在舞蹈教师的指导下载歌载舞。在同一幢楼的图书馆里,不少居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
图书馆、文化馆的新气象是近年来淇县大力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淇县拥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和博物馆、城展馆、工人俱乐部等公共场馆,以及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8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100%完成,先后建成6个县级、17个社区“淇河书屋”。
今年,淇县各级文化场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惠民文化节”“封神文化节”等主题,先后举办了乡村“村晚”、广场舞大赛、“封神杯”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盆景艺术大赛、《封神淇迹》实景演出等文化活动640余次,举办展览38次,开展讲座62次,惠及群众12.3万余人次;实施“千人千艺”乡村文艺人才培育计划,对接全县乡村文艺人才,通过“一对一”“手拉手”的形式,开展培训活动86次,培训学员1200余人,为文化服务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
融合发展,加快合作社建设
今年6月,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观摩交流会暨“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晚会在淇县朝歌老街举行,66个优秀乡村文化合作社参加了展示,共展示各类产品5800件,参演社员230余人次。近年来,淇县围绕“专业化指导、分级化管理、融合化发展、园区化打造”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思路,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截至目前,淇县共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83个,注册社员1600余人,先后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活动1670次,服务群众26万人次。
淇县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不搞“一刀切”“一锅烩”,充分依托地区特点,突出乡村资源禀赋,精心打造了一批不同模式的乡村文化合作社,亮点鲜明、各具特色。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淇县精心培育、重点建设了县级戏曲文化合作社、乡级淇园古镇文化合作社、村级大石岩红色文化合作社、个人盆景艺术文化合作社四级代表性示范合作社,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因地制宜,建设新型文化空间
近年来,淇县坚持“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的理念,创新打造空间形态美、内容品质好、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
淇县新建了卫国故城遗址公园、朝祖园、朝歌一号线等文化园区,朝歌老街、中国成语之都小巷等文化小巷,有效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质。淇县高村镇综合文化站融入孝文化、忠文化、廉文化等元素,形成开放的园林式乡镇文化站,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淇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庆军表示,淇县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提升适用性,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记者 张莹莹 通讯员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