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社区民警庞军:听民情,解民忧 做居民的“贴心人”
昆明信息港    12-25 15:57:44

庞军,男,中共党员,1991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部队服役,2004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曾在五华分局巡特警大队、黑林铺派出所、丰宁派出所工作,目前在海源派出所工作,任社区民警,二级警长。从警19年以来,恪守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不畏辛劳。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庞军积极组织带人员对出租房普查和开展日常的清理、登记、查验工作,送证上门服务群众。创新了社区民警“1+4”矛盾化解的新模式,排查化解突出的安全隐患和矛盾隐患,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社会效果。创新反诈宣传手段,充分发挥“反诈小队”优势,积极联动社区、小区物业采取反诈小喇叭、摆摊设点等方式深入开展宣传。

1

面对卧病在床的租户,他是“枝叶之情”践行者

今年5月11日,租住在普惠园小区的老人付某某托人送来的一面印有“情系万家倾心服务,真挚为民赤诚可鉴”的锦旗,明确要赠送给海源所社区民警庞军。

细问之下得知,2021年6月庞军在一次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租住在普惠园小区有一位独居老人,因腿部残疾而常年卧床无人照管,在那之后,庞军开始了长达2年的帮扶照顾,庞军定期到老人家中帮助老人理发、打扫卫生;每逢节假日,自掏腰包给老人送去米、油、蔬菜、水果;当得知老人户口问题,便带领同事一起上门办理,为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庞军多次与辖区街道社区报告情况,主动找到辖区爱心人士对老人免费提供纸巾等生活必需品,也就这样无微不至、从未间断的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托熟人给庞军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面对群众的感谢,庞军只是摆摆手,嘴上说着“百姓的事,事无巨细,都是大事,都要当作自家事”,转身便继续忙去了。

面对矛盾纠纷的邻里,他是“圆桌调解”的和事佬

在工作,庞军积极践行“矛盾纠纷不上交”的原则,积极主动作为,把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社区内、处置在家门口,防止问题激化、事态扩大,确保邻里关系和谐融洽。

前不久,庞军接到普惠园小区杨女士打来的电话,称其楼上住户一到晚上就哐哐地发出声响,严重影响家人的正常休息。杨女士多次上楼协商,但对方每次都是敷衍答应,闹得很不愉快。得知情况后,庞军协调街道社区、物业等部门到杨女士家一同了解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经了解得知,楼上的赵女士从事个体经营,晚上要很晚才回家,由于小区楼房楼体隔音效果不是很好,洗漱走动的声音影响到楼下的杨女士。

2

庞军以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社区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采取“社区民警+街道社区+物业+当事人”的“1+4”矛盾化解模式,组织街道社区、物业和两位当事人在小区花园里协商处理此事。经多方沟通,物业工作人员给水管包裹隔音棉,赵女士在家中铺设了隔音垫起到隔音效果,两家的矛盾得以解决。庞军正是通过不断的沟通协调,整合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等各方力量,有效化解居民矛盾,让楼上楼下的邻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面对早出晚归的居民,他是“平安海源”的宣传员

绕着普惠园小区楼下走一圈,就会发现一楼都是商铺,其中餐饮类的为大多数。庞军结合近期液化气泄漏爆炸的安全事故案例,组织普惠园小区餐饮负责人在玉峰社区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法制安全进万家”培训会,从电信诈骗宣传、消防安全宣传、防盗窃宣传等方面开展讲授。同时精心制作了电信诈骗宣传册,详细列出电信诈骗的方式,并留下自己电话及派出所的报警电话。在活动中,累计发放了电信诈骗宣传册100余份,签订消防安全告知书、电信诈骗告知书100余份。

普惠园小区租住的大多是来昆务工的人员,大部分人员都是要很晚才下班回家,与派出所平时的勤务时间相反。针对这一宣传空白时间段,庞军探索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防电信诈骗宣传手段,自己配置2个小蜜蜂在小区大门口播放,让小区来来往往的居民能时刻听到电信诈骗宣传。就这样,庞军还担心宣传不够深透,在每个单元楼门口显眼的位置设置宣传标语,通过从视觉、听觉方面,时刻加深居民的防诈骗意识,在小区里筑起更加牢固的电诈“防火墙”,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通过努力,庞军所在的社区实现110刑事有效警情下降47%,治安有效警情下降27%,外来人口基本上杜绝了漏登现象,转变了社区治安状况,稳定了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在同事和小区居民的眼里,庞军就像是一个“陀螺”,每天忙得转个不停,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但他总是面带笑容,妥善处理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枝一叶总关情。”庞军总是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作为中共党员、人民公安,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只要是关系群众的,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当作自己的事,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昆明信息港)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