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合影 党一郡/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甘凌菲 通讯员党一郡 2023年12月20日至23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统筹策划,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剧本》编辑部、云南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的曹禺奖剧作家云南采风创作活动走进楚雄。来自北京、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四川等地的知名剧作家和云南本地戏剧工作者70余人走进楚雄,进行采风、观摩、考察、调研,感受民族风情、文化底蕴,寻找创作灵感,力争创作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中华文化、具有云南元素的精品力作,用文艺的方式宣传好、推广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采风团观看绣娘现场刺绣 党一郡/摄
采风团在彝人古镇、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了解了楚雄彝绣的文化起源、针法技艺、产业发展,观看绣娘现场刺绣,感受指尖艺术的魅力。在双柏县法脿镇李方村观看了别具特色的双柏非遗舞蹈展演《老虎笙》《大锣笙》《花鼓舞》等,欣赏原生态彝族传统舞蹈。在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欣赏了彝剧小戏《花开的声音》、小闷笛独奏《悠歌》、舞蹈《守正》、滇剧戏歌《盛世花开》、彝族民歌《阿噻调》、服饰舞蹈《云绣彝裳》,并观看了民乐团、歌舞团、滇剧团、彝剧团的日常排练,与剧院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现场表演 党一郡/摄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对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寄予了殷切希望:“大家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守民族特色,要坚持守正创新。民族文化要发展,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姚安县光禄古镇,采风团观看了当地农民戏剧协会专场演出,姚安农民戏剧协会是云南省唯一一支经过社团登记由农民组织起来、集“创作、演出、服务”为一体的业余团队,协会现场演绎的小邑拉花《宪法保国护百姓》、梅葛芦笙舞《生态保护造福祉》、坝子腔《姚安是个好地方》、莲花落《孝亲敬老多福报》等剧目一招一式、一调一腔,千回百转间尽显戏剧艺术魅力。
采风团深入元谋土林参观 党一郡/摄
此外,采风团还深入到元谋县物茂土林,体验独特的地质景观,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到楚雄太阳历文化园广场,参观了十月太阳历历法文化展示馆,通过互动体验,了解彝族文化。在紫溪彝村,调研了把文化的情怀融入青山绿水间的云上乡愁书院。
“活动让我拓宽了生命视域,搜集了许多新的创作素材。”剧作家李宝群表示,生活是艺术之母,是创作之源,这是基本规律,是“硬道理”。只有到生活深处去,到人心深处去,被点燃,再燃烧,才能着出一场场生命之火,释放出艺术之光芒。
云南戏剧文化底蕴丰厚,在当下,戏剧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文化生活,是个大课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卫民指出,文化建设的底层逻辑是“人民性”,人民喜爱的作品和形式、人民熟悉的情感表达和内容,都是人民文艺存在的厚实根基,“人民群众喜欢它,爆发出来的这样一种绵延的热情,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值得关注的。”
曹禺奖获奖剧作家张明媛表示,云南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从这里的民间传说到每个少数民族它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地剧作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他们只要深入到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挖掘到创作机遇,“这次采风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云南的机会,以后我也将会持续关注云南,如果能够有机会和当地合作,我们也希望在这里开创属于我们的创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