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楚雄彝族自治州:把协商成果转为基层治理成效
云南日报    01-04 07:45:37

2023年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协把开展“院坝协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举措,推动委员履职下沉一线,协商工作向农村集中,协商场所向村寨延伸,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整合资源搭平台。依托乡镇、村(社区)原有的协商议事室,整合新建成的部分委员工作室,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人员的要求,搭建“院坝协商”平台117个,以“固定+移动”的方式,灵活选择协商场所,开展协商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全州10县市共打造各具特色的“院坝协商”示范点31个,每个县市不少于3个示范点。

精心选题高位推动。在对全州近3年来发生过命案的重点村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按照党委政府点题、政协委员荐题、社情民意出题、社会公开征题“四题法”,精准选择协商议题;建立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及委室挂点联系县市政协和乡镇指导“院坝协商”制度、县市政协领导挂包重点村制度,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各委室每年至少参加1场挂点联系县市、乡镇“院坝协商”活动。

广泛调研解难题。坚持先调研后协商,调研不深入不协商,把大兴调查研究要求落实到“院坝协商”工作中,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融入协商全过程,着力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2023年以来,全州共组织开展“院坝协商”126场次,529名政协委员、1300余名群众参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困难问题225件。

跟踪问效重转化。把协商成果转化作为衡量“院坝协商”成效的重要标准,将调查研究精细化、发现问题精准化、提出意见专业化、跟踪问效常态化的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全链条工作机制运用于“院坝协商”议事的全过程。一时难以解决的协商事项,通过提案转化落实一批、社情民意促进落实一批、大会发言推动落实一批,多渠道实现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建立协商情况报上一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参考决策和组织实施的“向上报”机制,已经协商达成共识可以解决的“马上办”机制、形成共识并明确了办理意见和途径的“领导批”机制、协商后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才能落实的与政协提案衔接办理的“并轨式”机制,四个机制协调发力,切实将协商议事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基层治理成效。(云南日报 通讯员起学志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