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石林县走好夜经济发展“破题”之路
昆明信息港    01-04 17:49:08

夜幕降临,凉意渐浓,石林县东门夜市人潮涌动、热度不减。漫步在老城街道上,听音乐、拍照打卡、品美食,这里成了游客寻味之地、石林人茶余饭后享受生活之地。

当下,夜经济正成为彰显城市开放度与活跃度、满足消费新需求、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业态。点亮夜经济,石林县如何“破题”?2023年以来,石林县全力打造升级夜经济,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夜经济发展局面。

打造夜游文旅购物示范区

提到石林县东门夜市,东门坊夜市文化美食街、城古楼夜市、古城夜市是多数人的选择。

走进东门坊夜市文化美食街,各类小吃琳琅满目,商户忙前忙后准备食物,食客吃得有滋有味。据了解,2015年,石林县启动东门坊旧城改造,2022年东门坊夜市文化美食街开市。短短一年时间,173个活动摊位和80余家商铺已全部出租,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如今,东门坊已发展成为大型商住一体化地标,成为石林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相隔一条街,东方红商店、杨氏蒸蒸糕、赵氏宅居……藏着石林人儿时记忆,有着百年历史的城古楼,如今被打造为集特色美食、大型活动、儿童乐园、露营烧烤等于一体的全新夜市,以现存故居、老建筑、老街道为依托,升级为大型综合夜市。古城夜市以特色品牌餐饮、网红庭院、灯光和花艺为主线,也在不断发展。

“三大夜市的繁荣,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全方位打造夜游文旅购物示范区。”鹿阜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云湖介绍。

以管理精度呵护城市“温度”

夜市要繁荣发展,管理配套不能“打烊”。石林县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以“管”“放”“容”“提”为原则,优化提升夜间消费“软环境”,进一步规范夜市秩序管理。

“严管”标准促发展。为推动东门夜市经济健康发展,管理主体探索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通过划定经营摊位区域、统一经营时间、统一餐车样式等,推动夜经济规范化发展。商户需满足准入标准、从业资格等条件,严格按照流程办理手续才能入驻市场。

“宽放”指标释活力。石林县在3个夜市设置300余个摊位,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有序增减摆卖点,充分释放夜经济活力。同时,石林县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店外经营活动,摊贩可在指定区域临时占道经营,并设立夜间临时停车路段。

“容错”引导暖人心。石林县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规范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和督促商户诚信守法经营,坚决杜绝以罚代管、关停整改等执法方式,灵活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监管方式。

“提升”管理赢民心。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石林县完善“谁监管、谁受理、谁维权”的消费维权机制,并完善污水收集排放、垃圾清运处理、公厕改造提升等基础配套设施。

“党建+网格”护航夜经济发展

为打造集“夜游、夜娱、夜购、夜食”于一体的石林夜市,鹿阜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做实做细“党建+网格”,规范网格组织架构;在夜间市场设立4名网格长,不断完善市场治理网格体系,充分调动网格长、楼栋长积极性;严把标准选“示范”,将“党建+党员示范户”“党建+诚信经营户”纳入夜间市场管理办法。

2023年以来,鹿阜街道共组织121名党员积极开展“三双”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夜经济有序发展注入红色力量。

“鹿阜街道将在夜经济发展方面持续发力,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形成引领全县夜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李云湖表示,在夜市治理方面,只要掌握了民心“密钥”,长效治理就有了“破题”之路。

喧嚣的夜,热闹的街,东门夜市在市井长巷里聚拢起袅袅烟火气,成为石林城市文旅新名片。(昆明日报 记者刘会芳)

编辑:李涛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