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晋宁宝峰:积极探索五种模式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昆明信息港    01-15 16:26:14

晋宁区宝峰街道是晋宁区“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县创建的主战场,也是晋宁区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主力军。宝峰街道有30余年的花卉种植历史,花卉种植面积2.4万亩,占晋宁花卉种植总面积近40%,2200余户直接从事花卉产业。现如今,花卉产业已成为该地区主导产业及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配图 (1)

近年来,宝峰街道积极探索,一手抓建强基层党组织,一手抓搭建“村银企”合作新平台和市场主体招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社会资本百花齐放、村集体+产学研、村集体+运营方+农户、村集体+代建方+职业经理人+农户,“五大模式”,高标准设施栽培面积3600余亩,年产10.22亿枝(盆、株),产值超10亿元,累计直接带动村民就业超3300人,促进村集体增收1550万元,3个村集体项目户均增收1万元。宝峰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及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新路子。

配图 (8)

龙头企业引领示范

宝峰街道主动作为,积极服务,通过保障土地供给、用水用电等生产要素,共计流转土地3000余亩支持云天化花匠铺公司、区国资公司实施无土栽培花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建成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现代花卉产业园2个示范园。云天化花匠铺公司建成高标准设施栽培大棚1450亩,利用无土栽培、精准水肥一体化、智慧电子设备控温控湿技术等现代化种植,年产鲜切花2亿枝,年产值1.4亿余元。此外,云天化联合中国农大院士团队成立了“云天化花卉科技小院”,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花卉产业发展模式。区国资公司建成了集花卉新品种研发繁育推广、高品质花卉绿色种植、花旅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1787亩现代花卉产业园。

配图 (6)

社会资本“百花齐放”

在“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创建及花卉产业集群等政策的推动下,宝峰街道花卉种植企业增至98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花卉企业4家,区级龙头企业花卉企业5家。

并形成以永茗、青恋等代表的切花玫瑰无土栽培示范基地400亩,以云上俏、涵鲜渗、为代表的绣球无土栽培示范基地250亩,以米花园艺、睿铭为代表的盆花示范基地150亩。同时培育出了以云上俏、涵鲜渗、花开曦淇等为代表的本地企业品牌,并推动形成了以启信耘志等从事基质生产,宝然农业、驮铃科技等从事花卉资材服务,国际花卉物流中心从事冷链物流、线上线下交易,大春河花卉引领花旅融合的花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配图 (7)

“村集体+产业研学”模式

清水河村委会通过提供创新创业场所、集中流转土地等引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云南艾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产研小院”、乡村振兴实验室以及200亩月季新品种研发基地,30余名大学生在村内从事月季新品种研发,探索形成“产研小院+乡村振兴实验室+共建共享研发基地”的乡村振兴模式,收集月季品种2000余个,保存10万份科研材料。团队已先后提交20余个品种专利申请,自主研发的“晋宁翠花”“郑和下西洋”月季新品种获得植物品种权证书。

配图 (9)

“村集体+运营方+农户”模式

中和铺村委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寻求与优质花卉种植企业合作,采取“村集体+运营方+农户”模式,投资2000万元,建设80亩切花玫瑰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预计年产鲜切花1040万枝,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均收入200万元以上,年户均增收1万余元,直接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进行花卉生产。

配图 (10)

“村集体+代建方+职业经理人+农户”模式

昌家营村委会白手起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创新“村银企”合作,采取“村集体+代建方+职业经理人+农户”模式,投资1.36亿元,分四期滚动开发,建设445亩切花玫瑰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项目整体投产运营后,预计年产鲜切花5100万枝,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均收入1000万元以上,年户均增收1万余元,直接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进行花卉生产。

配图 (11)

“村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模式

宝峰街道通过积极实践,形成了五个方面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是村集体担当作为、主动谋划,白手起家,树立了村集体参与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示范;二是逐步解决了目前产业低端、低效、小散弱的问题,实现产业组织化、绿色化、设施化发展的新局面;三是探索创新形成“村银企”合作参与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范本;四是探索形成了产业主导型的乡村振兴新样板;五是探索形成了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及联农带农富农新路子。(供稿:李想)

编辑:薛江涛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