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红鸾 1月21日,1996年6月出生的云南傈僳族女孩小和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0多毫升,她捐献的“生命种子”当天就被送往远方救助一名12岁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生命,小和也成为了云南省第365例,中华骨髓库首例傈僳族捐献者。
值得一提的是,小和从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到完成捐献采集,全过程仅用时6天,再次刷新了云南造血干细胞捐献从配型成功到捐献动员、再到完成采集的最短时间纪录。
捐献结束后,小和和哥哥、医护人员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合影
时光倒退到6天前,1月15日晚上,小和收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分库工作人员电话,被告之,一位地中海贫血患儿因之前的捐献者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不理想,患儿需要移植的造血干细胞不够,情况十分危急,已经入仓等待移植,需要紧急启动捐献。而中华骨髓库配型结果显示,只有两名云南的志愿者与其高度匹配。但另一名志愿者因怀孕无法进行捐献,小和成了救助那名患儿的唯一一棵稻草,为此,云南分库工作人员联系了小和,征询她的捐献意愿,得知情况后,小和当即表示将全力配合所有捐献流程。
小和答应捐献后,云南分库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安排小和作下一步的高分体检,正常体检结果需要等到22号才能出,但是医疗服务部反馈患者的时间等不得,小和务必要在17号打上第一针动员剂,这也意味着小和必须在16日一天之内完成高分辨体检,云南分库工作人员获悉后立即联系武警云南省总队医院配合开绿色通道体检,武警云南省总队医院得知此次捐献案例的特殊性后,医院立即启动快速程序,并开设体检检测加急通道,全力保障小和在一天之内完成高分辨血样抽取和体检。
小和终于顺利在17日打上了动员剂,但是17日开始打动员剂的话,采集的时间刚好踩在了周末,云南分库工作人员又和采集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沟通协调,将患者目前情况告知后,医院积极配合,答应可以安排在周日加班采集,同时,对于移植医院担心周末无法计数的问题一并加班解决。
就这样,一场生命的接力在云南分库、志愿者、医院与总库等多方协助下展开了。1月16日,完成高分体检,1月17日,开始打动员剂,1月21日,小和正式捐献。
“当得知如果没有我的捐献,对方患者就会失去生命时,我几乎没考虑就答应了捐献,那是一条生命,我必须得救,我觉得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当捐献结束,看着自己捐献的“生命种子”被送去了远方,小和长长松了一口气,这位96年6月出生于云南丽江的傈僳族女孩,早在2014年,有爱心的她在刚满18岁时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历经十年,她终于在这危急时刻接力救治了这一名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生命。“我想我和他是有缘的,所以我才有机会救他,我庆幸我刚好人在昆明,没耽误任何时间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救他,平时我都是到处出差的,通过这次捐献,我体会到了生命是如此珍贵又如此脆弱,很多事不能等,觉得有意义的事就要在第一时间做!”小和感触着说到。
据悉,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这次捐献,小和并没有告诉父母,只告诉了哥哥,而她哥哥也很支持她的善举,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
这一次,为了挽救一个挣扎在生命线上的患儿,云南分库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努力协调,各医院加班加点开启绿色通道,小和临危受命,紧急捐献见证了昆明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速度。
据了解,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目前捐献造血干细胞采用的是外周血采集的方式,与无偿献血一样,并不会影响志愿者的造血功能,希望更多像小和这样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其中,让生命的种子能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