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1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正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寇杰、省财政厅厅长王椿元3位省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王正英介绍,今年全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做好今年工作,关键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按照“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总体要求,聚焦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务实过硬的作风抓好落实。一是要着力抓项目投资,高质量做好项目工作,下大力气抓好产业投资,扩大民间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二是抓消费挖潜,通过政策激励、旅游带动、需求挖潜、活动促销、场景打造、服务提质等措施,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快速增长。三是抓产业发展,将加快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全省层面优化产业布局,下大力气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布局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四是抓对外开放,将以辐射中心建设为统领,一体化抓好沿边产业园和大通道建设、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口岸经济发展等,全力打造沿边产业园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东西部协作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五是抓深化改革,用改革的思维一体推进产业培育、营商环境打造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经营主体实现从多起来、大起来到活起来、强起来的转变。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和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
就2024年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寇杰表示,将全力以赴落实好国家和云南省关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紧盯各项工作目标,发挥好云南清洁能源的优势,锚定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光伏两个领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着重延伸发展绿色硅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绿色铝等相关产业。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在储能、氢能、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找好发展新赛道,为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王椿元介绍了今年云南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点。在“适度加力”方面,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保持适度规模的预算内投资和尽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切实提高投资效率,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将加大对下补助支持力度,今年省对下补助已提前下达1200余亿元,确保基层财政运行平稳。此外,大力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在“提质增效”方面,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过紧日子二十条措施,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保障好国之大者和省之要事。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健全完善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将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做到同频共振,放大组合效应,继续巩固增强全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全力为实现好“3815”战略发展目标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