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剧《德和米线》拍摄现场
网络短剧、微短剧篇幅短小、内容精练、情节紧凑,近年来受众群体不断增加。1月12日,广电总局官网发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积极引导微短剧创作提升。云南网络短剧、微短剧未来要怎样发展?
我省10余部微短剧通过拍摄备案
短剧、微短剧的特点是单集时长较短,短剧通常在15分钟至30分钟,微短剧则在15分钟内,由于其短平快的特点,所以大部分短剧、微短剧的播出平台都是网络平台。与网络短视频不同,网络短剧、微短剧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020年,各大视频平台相继出台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短剧行业发展。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超过即时通信(10.38亿),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2023年以来,抖音推出了“辰星计划”;快手推出了“星芒优秀人才扶持计划”;此前腾讯微视也推出过“火星计划”,鼓励优质作者创作微短剧。
微短剧开始被主流市场认可,在2023年3月举办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首次举办了微短剧论坛,2023年6月举办的上海电视节上也举办了微短剧论坛。
国家广电总局也积极鼓励网络短视频创作和引导网络短视频行业发展,在最近发布的前述“通知”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
2023年3月,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就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号召,印发了《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走短剧精品化发展之路,建立健全短剧创作生产工作机制,壮大创作主体、优化扶持机制,鼓励各级广播电视台及所属新媒体节目制作机构等积极开展自制或主导制作短剧,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模式,通过自制、定制、版权、分账等方式进一步激活短剧创作动能,形成短剧投资、生产、消费良性循环。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云南有《缉毒先锋1982》《大宋提刑官之伶人传》《乌鸦》《爱情魔法》等10余部网络微短剧通过广电总局拍摄备案。
《德和米线》让观众感受云南文化
近日,云南本土网络微短剧《德和米线》在全网上线播出,该剧由云南广播电视台与昆明德和罐头联合出品,第一季有6集,每集只有2分钟左右,上线不足一周,全网点击量超千万。剧集导演是曾经主演昆明本土喜剧《东寺街西寺巷》的云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演员“小水仙”(何雨霏),她表示剧集将拍摄第二季,而且会和观众互动,把观众想法和实际拍摄相结合,让剧集更贴近观众喜好。“这种互动式的网络微短剧,也是我们传统电视人的一个尝试,以前都是我们拍什么就给观众播什么。随着传播平台的不断变化,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地创新,做出贴近观众喜爱的作品。播放后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反馈,比如有的观众提出想看竖屏剧。”何雨霏说。
虽然是微短剧,但是《德和米线》还是邀请了专业的幕后团队和专业演员,“可能当下很多微短剧只注重剧情,但是《德和米线》在服装、道具、场景等细节外都经过精心设计,因为我觉得不管是网络微短剧还是传统电视剧,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优质内容这个内核是不变的,变的只是播出的平台和形式。我们要不断探索,用观众更喜欢的形式来讲好我们云南的故事。”何雨霏表示,《德和米线》的喜剧风格介于轻喜剧和无厘头喜剧之间,包括采用穿越元素、演员的夸张表演等,该剧也会到昆明各个有特色的景点取景,以云南的人和物诉说云南历史,让观众感受云南文化。
夏嘉伟是较早开始尝试拍摄网络大电影、网络短视频、网络微短剧的云南演员之一,他独具特色的作品也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受到欢迎。他表示,短视频的拍摄方式和以前传统剧集有着很大区别,“从电视到电脑再到手机,观众的观剧习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现在要用很快的节奏讲一个故事,太长了观众也不爱看。”
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讲好故事
目前大量“爽文”“甜剧”抢占网络短剧、微短剧市场,“爽感”价值追求逐渐占据主流,内涵意蕴的讲述方式日渐减少,逐渐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影响影视艺术品对于观众正能量和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还逐渐消解了大众审美的个体化表达,损害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受众的注意力流露于浅层审美中,无法在剧情带领下进一步思考。
对此,国家广电总局早在2020年就将微短剧纳入备案系统,2023年5月,广电总局出台网剧播出上线新规,2023年6月1日以后网络微短剧,需采取许可证全覆盖的管理办法,依法取得《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后方可播出。国家广电总局还分别在2022年11月和2023年11月组织开展了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清理了一大批不良内容,并在2023年12月公布了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提出要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
各平台也采取了更多措施,比如发布公告、加强审核等,对存在不良价值导向的违规微短剧内容进行治理。尤其在2023年11月,包括微信、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都先后公布微短剧治理公告,集体出手打击违规低质微短剧。
随着政府部门、网络平台加强监管和扶持鼓励,也会有更多的本土公司和创作团队入局打造网络微短剧精品项目。云南本土短视频团队“陈翔六点半”多年来一直坚持做有内涵的短视频,深受观众喜爱。对于网络微短剧这种新兴的影视形式,陈翔表示,他和团队未来也可能会探索网络微短剧领域,“我们做短视频已经很多年了,主要的经验是做好内容。只有提供有价值、有内涵、有意思的优质内容,才能让观众喜欢。所以,我认为要做好云南本土的微短剧,也要坚持讲述好故事,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地方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这个主题和我们云南非常契合,我们会积极响应号召,加强监管,鼓励创作团队在故事题材、人物设定以及叙述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用微短剧讲好云南故事,引导微短剧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云南省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处长张菊芬说。(春城晚报 统筹晋娜 记者丁星亦/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