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省人大代表建议:在昆明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体育中心
昆明信息港    01-29 08:11:08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围绕文化体育事业、健康经济发展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

推广契合老年人需求的创新产品

省人大代表赵学锋建议,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要将发展民生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聚焦老年人吃饭、购物、就医、养老等“关键小事”,发布老年人用品、产品推广名录,推广一批契合老年人需求的创新产品,鼓励和引进生产企业开发老年服饰、陪护机器人、智能监测仪、多功能护理床等更人性化、品质化、品牌化、实用化的老年用品。要持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一批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县(市)区。应优化银发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发展健康消费,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鼓励试点地区开展商业设施适老化改造,发展社区食堂,扩大老年助餐服务,推进家政服务扩容提质,实施“家政兴农”行动,鼓励引导家政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居家老年人照顾工作。

拓展体育文化产业链

省人大代表张冰谈到,昆明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区位优势,但至今缺少高品质的体育场馆。对此,张冰建议,昆明要拓展体育文化产业链,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体育中心,并将其打造为城市名片,通过举办大型商演活动,吸引更多游客驻足云南,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提高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张冰还建议,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艺术等方面,加强澜湄区域间多层次的交流合作,积极搭建赛事和人文交流平台,通过联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交流互访等多种形式,增强体育文化的辐射力。

支持打造“滇派文化”

省人大代表杨明国认为,云南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小、散、弱”的状态一直未改变。开展“滇派文化”创建,一方面,有利于发掘、传承、发展灿烂的云南民族文化,将云南丰富的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形成统一的地域文化符号,提升文化品牌品位,助推云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将由点带面推动云南文化及产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对云南其他产业及其产品赋予文化属性,推动构建“大文创”产业格局,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省级层面支持“滇派文化”研究,在政策上支持禄劝先行先试,在禄劝打造滇派文化产业园,引导优秀民族文化、精尖非遗文化项目落地,推动文化产业链、艺术家、企业聚集,有力推进“滇派文化”打造并形成产业。(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

编辑:王奕然    责任编辑:劳学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