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坚定信念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政治淬炼。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在省委第一巡回督导组的指导下,市委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握关键环节,锚定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重点措施,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一体推进,扎实有序开展全市主题教育。全市132家参学单位、170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35万名党员积极投身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作为。
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当好排头兵”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落实“强省会”行动,聚力打造“六个春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开拓进取,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高位谋划、系统推进
坚决扛牢主题教育政治责任
这是一次淬炼党性、筑牢忠诚的政治之训。
只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统筹好、推进好主题教育,才能形成齐抓共促、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才能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在昆明落地见效。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市委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全年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开局。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中央和省委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后,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审议通过全市“1个意见、3个方案”等相关文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洪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部署、审定文件、调度推进,先后召开10次市委常委会会议、3次领导小组会议,谋划部署推动主题教育。各级“一把手”以上率下,示范带动132家参学单位锚定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落细落小各项任务。高规格组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构建省委巡回督导组、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5个工作组的“1+1+1+5”工作架构,支持配合省委第一巡回督导组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印发在全市开展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市委常委班子、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两新组织、流动党员中开展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和系列配套文件,构建起“1+5+N”制度体系,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
挂图作战,精准推进——
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昆明制定主题教育流程图、挂图作战表、市委主要领导任务表、省委督导组任务表等“一图三表”,做到挂图作战、按表推进、环环相扣。召开主题教育工作调度会和工作推进会6次,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推进主题教育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月初派发重点任务清单、月底回头看”,每月制定主题教育主要工作计划清单,紧盯重点任务和重要环节,对全市参学单位进行工作提醒和督促指导,“一月一推进”拧紧责任链条。
衔接联动,宣传预热——
学在前、改在前、干在前。
昆明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为全市党员干部征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主题教育学习材料107.5万册,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统筹“学习强国”昆明学习平台,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推出“每日金句|习近平著作选读”原创海报、主题教育相关要闻、学习动态和评论解读等文章,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为开展好主题教育打牢坚实思想基础。
聚焦主题、深学细悟
推动理论学习
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更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题中之义。
时间回溯到2023年金秋,位于昆明南郊的市委党校,昆明市和滇中新区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一次集中学习开班。参学领导干部坚持一篇一篇地读、逐字逐句地悟,集中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学习材料。大家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读书班增强了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决心和推动事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关键少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读书班示范带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层层跟进,推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扎实开展。
这是一个生动的缩影。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昆明切实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抓紧抓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确保学出政治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学出行动自觉、学出干净底色。
率先垂范,领学促学——
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刘洪建等常委同志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读书班深学、理论学习中心组研学、专题党课领学、理论宣讲促学“四学联动”,做到先学一步做表率、深学一层求实效。各参学单位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集中学习257期,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80次,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25.7万次,采取“领导干部上讲台”“万名党员进党校”“院坝会”“火塘会”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培训党员干部39.45万名。
全面覆盖,深学活学——
根据党员干部工作、生产、生活实际,昆明积极创新方式载体,推进主题教育有效覆盖。出台“三新”组织党员参加主题教育的20条措施,“集约式”整合各类党建资源,配齐主题教育学习材料和学习设施,推动全市“暖新驿站”成为主题教育学习“加油站”。出台流动党员参加主题教育工作举措,健全市、县、街道社区、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四级联动”责任体系,坚持“网上学”“随时学”“随地学”相结合,采取送学上门、结对帮学等形式,确保流动党员流出“不流学”、外出“不掉队”。
创新载体,实学精学——
昆明采取故事党课、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理论学习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结合主题教育和工作实际,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收获和感悟,讲授专题党课覆盖2.2万余人次。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宣讲活动,着力构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市委宣讲团集中讲、各系统领域联动讲、专家学者常态讲”的四级宣讲格局,建设“理响春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平台,入驻宣讲员68名,上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学习动态、理论文章等学习内容395篇,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题导向、解剖麻雀
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举措
这是一次把脉问诊、破题寻策的实践之训。
市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始终把“发现真问题、开展真调研、解决真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字诀”和省委提出的“五步法”“五统筹”,深入开展“大调研、解难题、抓落实”工作,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寻觅破解发展瓶颈的路径,更好地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
问需于民,科学选题——
紧扣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治理所困,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科学确定调研选题。深入开展“大调研、解难题、抓落实”工作,刘洪建围绕“加快推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这一省委交给昆明市的重大任务,深入项目一线、国门口岸、抵边村寨开展现场调研,市县两级党委常委到挂钩联系、对口帮扶的县乡蹲点调研,面对面问需纾困解难。市级职能部门结合企业接待日、政企同心谈、“营商环境会客厅”等载体现场办公,点对点问计破题补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常委班子确定“加快推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推动昆明工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绿色食品贸易产业体系”等12个市级重点课题领题调研,带动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确定1044个课题深入调研。
压实责任,全面解题——
昆明用好调查研究“五字诀”“五步法”“五统筹”,及时梳理、研究和解决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征集的建议,坚持实干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对调研内容相近的课题进行归类,由市级领导带队开展“组团式”“打捆式”调研,避免重复调研、频繁调研、多头调研、扎堆调研。对调研发现问题逐一“过筛子”,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牵头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对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马上整改、立行立改,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紧盯不放、持续整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调研5406次,发现并整改销号问题4685个。
解剖麻雀,精准答题——
市委常委班子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加快构建昆明大开放新格局”正面典型和“以‘滇池之殇’促‘高原明珠’展现绿色发展美丽画卷”反面案例开展解剖式调研,带动参学单位确定正反面典型案例各175个,总结推广正面案例成功经验,追溯反面案例问题根源,制定务实改进之举、管用破解之策,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发挥典型案例由点及面的调研价值。
注重实效,主动破题——
为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行动方案、配套措施和发展成果,昆明召开市委常委班子调研成果交流会,围绕调研选题深入交流调研成果,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全市参学单位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175场次,形成调研报告1056份,建立调研成果转化清单1056个,以调查研究实效推动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干部队伍履职担当,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符合实际、顺应民心的好决策,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新动能。
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检视整改
这是一次自我革命、动真碰硬的作风之训。
只有始终坚持刀刃向内、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才能让顽瘴痼疾逐渐减少,让不良作风难以蔓延,切实推动“问题清单”变成“成效清单”和“幸福清单”。
昆明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切实在检视整改上见真章出实效,让群众看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取得的新实效。
对照检视,查摆问题——
对标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统计造假、基层治理不良现象、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8个专项整治,结合昆明实际,开展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问题专项整治,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雨污混流问题,指导全市各参学单位开列检视问题1110个,推动1108个整改销号。
动真碰硬,靶向整改——
按照“一个问题、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思路,制定“1+9”专项整治方案,每个专项整治由1名市级领导负责、1至2个主责单位牵头推进、多个相关部门协同落实。制定整改整治工作流程图,对专项整治实施闭环管理。建立周报告、月小结、随机抽查、动态通报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分析研判问题。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常规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对全市132家参学单位的整改工作情况开展检查,对问题较突出的单位进行实地抽查,确保督促指导到位。
走深走实,以改促效——
抓紧抓实民生领域问题整改,解决群众身边问题,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整改实效。聚焦乡村振兴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涉及乡村振兴领域问题253件。
建章立制,常态长效——
坚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确保整改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各参学单位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经验做法278个,建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长效机制221个,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制度机制104个。建立健全整改“回头看”工作机制,对整改销号的问题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核查,杜绝数字整改、纸面整改、虚假整改。
担当实干、攻坚突破
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这是一次开拓奋进、推动发展的实践之训。
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从中找方向、找思路、找遵循,以解放思想破难题、应变局,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开新局,才能推动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干事创业呈现新气象。
昆明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殷殷嘱托,聚焦“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把开展主题教育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六个春城”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昆明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各领域,始终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定力和执着,把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提质“放心消费在昆明”行动、推进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聚焦“8+N”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电池组件项目加快推进,千亿级电池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高新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提升至40%左右。
营商环境创出新品牌——
以营商环境不优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在全省率先开展营商环境5.0版改革,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全国试点城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8.4%,连续2年入选央视财经“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大力开展“一把手”招商、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和精准招商,刘洪建先后带队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北雄安新区等省市学习先进经验、走访重点企业、推动项目合作,各级领导干部结合“三个听取”“三进服务”点对点、面对面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全市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45个,协议金额超千亿元。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重要指示精神,谋划提出推进“四区”融合发展、打造沪滇合作新样板等创新举措,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推进,逐步培育壮大口岸经济。创新“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模式,高位统筹推进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实效。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凸显,全年运输货物1781.7万吨、增长42.8%,发送旅客1659.8万人次、增长101.3%,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工作获评最好档次。
生态文明呈现新变化——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滇池全湖水质连续6年保持Ⅳ类,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18个滇池沿岸重点村完成提升改造,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全部向市民开放,阳宗海40公里环湖绿道全面建成。推进“公园+”发展模式,新打造500个“口袋公园”,“推窗见绿、行路见荫、花团锦簇”的“绿美春城”形象更加彰显。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开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为民解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统筹建立“两清单一计划”,各级党组织完成民生项目清单411项、为民办事清单883项,实施为民解忧实事计划2.8万余件,有效化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59万人,新增34个基础教育集团、提供优质学位10万余个,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云南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干事创业展现新气象——
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围绕“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组织开展大讨论,形成“全省争第一,全国创一流”的共识。在全省率先开展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坚持“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评选市直机关“实干先锋”128名和“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10名,选树一批鼎力争先、敢于担当、务实苦干的“实干家”,推动形成敢担当、争一流、创佳绩的干事创业局面。
殷殷初心不移,时代答卷常新。
如今,主题教育的成效正转化为昆明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自觉,正转化为昆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