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商业体育赛事应将尊重球迷放在心上
昆明信息港    02-07 22:51:37

春节之前,一场在香港的足球表演赛让到场的数万球迷失望且愤怒,也让足球巨星梅西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不仅其账号评论区遭到网友“围攻”,就连迈阿密国际队,乃至整个友谊赛事活动的主办方都遭到一片批评。而宣称因伤缺席了中国香港站商业赛的梅西,2月7日晚闪电复出,在迈阿密国际日本行的比赛中上场了。

此前,面对梅西可能在日本上场,但不在香港上场的情况,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6日表示,自己“当然会不开心”。这虽是个人表态,但代表着一种普遍的情绪,这意味着这场风波恐不会很快就平息下去,某种程度上也揭示出中国商业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曾经有圈内人士做过一个公允的评论:办国际大赛是一项复杂、苦、累、脏的技术活,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一般的团队千万别随便揽这瓷器活儿。而本次香港足球表演赛的主办方Tatler Asia,是一家做奢侈品营销,高端名流聚会的时尚杂志,在毫无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经验的前提下,竟然敢同港府签订合同向其保证能让梅西上场比赛踢满至少45分钟,并以此换得港府1600万港元的补贴和活动全程的保驾护航,这其中曲折要远比表面看起来多得多。

必须指出,有不少国外知名球队和大牌球星看重中国庞大的球迷市场,这也让足球商业体育赛事成为了各方眼中的“金饽饽”。但其中利益与需求交织,发生了诸多乱象,例如“球星爽约”“比赛延期”等。此类乱象损毁了足球赛事的内涵,伤害了球迷的感情,也留下了诸多隐患。正如央视网评论所说,这已经是近期商业赛事的第三次“翻车”了。从去年11月举行的迈阿密国际中国行几番改动最终还是宣告“流产”,到今年1月下旬的利雅得胜利中国行在球队抵达深圳后比赛前一天因C罗无法上场而临时宣布延期。种种前车之鉴表明,要想圆满地办好一场商业赛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某种程度上说,球星、球队对中国市场、中国球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商业利益至上,还是尊重球迷,决定着中国商业体育赛事的未来发展。只有表现出对球迷和契约精神的尊重,商业体育赛事才能走得更远,而赛事主办方和球队也才能获得球迷持续的支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此番梅西在中国香港行带来的争议与失望,值得中国商业体育赛事各方深思,如何在赛事中最大程度展现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球迷的尊重,将是主办方和前来“淘金”的球队们必须答好的课题。(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