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春风,一绣千年。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每年正月十五,千年彝装盛装绽放,一场穿越时空的美丽约会如期而至。
正月十五来赛装,纵情赛装、载歌载舞、打跳狂欢,是永仁县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传统民俗活动,这场展示彝族服饰之美的时装秀,传承至今已经有1350多年的历史。每年这个时候,四方八寨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彝绣服饰,相聚直苴,以田野为舞台,青山作看台,在这个“世界最古老的乡村T台”上载歌载舞。
千年赛装,赛出不一样的风采
“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月当空……”赛装不仅是服饰的竞技,更是心灵的交流。随着传统乐器悠扬的曲调,爷爷奶奶队、妈妈队、姑娘队、娃娃队、汉子队等当地群众依次上场,展示他们独具魅力的传统服饰。赛装之后,还有传统民间体育竞技展现浓厚淳朴的乡风乡趣乡韵。非遗传习所展示的非遗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仿佛穿越时空。
“今天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希望每天都是正月十五。”杨翠梅是直苴村委会比刀底小组小组长,从小学习刺绣,手艺高超,经常教授村民刺绣。“我们会拿筷子就会绣花,通过彝绣我家一年有两三万的收入,我们村收入高的一年能有七八万”。
“彝绣应该走出大山,让更多人了解使用,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上海药斑布印染技艺非遗传承人柳玉成激动地说。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副会长颜重光在赛装场观看表演时表示,希望未来能够用一些新的文艺形式,与千年彝绣传统文化和服饰相结合,碰撞出文化火花,帮助彝绣向全国全世界更好地推广展示。
外国友人和小朋友合照
飞针走线,绣出幸福画卷;巧手翻舞,织就绚丽生活。如今的直苴村,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村落,更是一片文化的热土,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村民利用自己的手艺和文化资源,在镇里、县里发展起了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永仁体验和参观。
产业创新,传统非遗焕发新生命
采撷风景魅力色彩,渲染山海云雾化作图腾,方寸之间,千回百转,讲述万物有灵的山海传说。与千年赛装相生相伴的千年彝绣是“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为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近年来,在楚雄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委宣传部的统筹推动下,楚雄彝绣成了让更多妈妈留在家的温暖产业,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转变。彝绣文化走出了大山,登上国际舞台,绽放耀眼光彩,发展形成“楚雄时装周”和“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两大品牌活动,成为亮丽的民族文化新名片。
首届楚雄时装周
在赛装活动现场,永仁赛装文化传承人李济雁信心满满地说:“我现在自己开了公司,还成立了协会,我要传承好刺绣技艺,带动更多的绣娘绣女来做彝绣产业,一起发家致富,让更多人了解彝绣,喜欢彝绣。”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下,彝绣一针一线成就了亿元大产业。2023年,全州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2.25%。全州规上彝绣企业13家,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5.7万名绣娘人均年增收达3570元,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
背着娃娃来赛装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彝族文化。”永仁县彝绣专班负责人孟晓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建强产业园区,培育特色品牌,培养青苗人才等11个专项行动,一如既往地推动彝绣产业的发展,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在这个美丽的村庄里,时间仿佛静止了。人们身着盛装,欢歌笑语,共同庆祝这个传承千年的盛会。而那些精美的彝绣服饰,讲述着一段段关于文化、历史和美丽、幸福的传奇故事。
古朴与精致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时尚牵手,彝绣特色文化产业的未来必定更加可期。(楚雄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朝斌 石元军 尹文才,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