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林超民:学高身正 广布德泽
云南日报    03-23 10:49:46

微信图片_20240323104812

林超民(1944—  ),云南腾冲人。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第一位民族史博士,1981年,受聘云南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云南大学历史学系主任、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副校长和巡视员。林超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淡泊名利,甘居边缘,在中国民族史、云南地方史等领域默默耕耘,著作颇丰,也为边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44年6月,林超民出生在大理,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腾冲。1948年9月开始在边城腾冲开蒙读书。1962年9月,进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习。当时的云南大学历史系,名家汇聚,星光灿烂,有方国瑜、江应樑、李蜒、杨堃等著名学者,在这样的氛围中,林超民全身心投入学习。1978年9月,考取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研修中国民族史和云南地方史。1981年10月,受聘到云南大学任教。1982年9月,考取中国民族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方国瑜,同年,在《民族研究》发表《试论汉唐间西南地区的昆明》,在《思想战线》发表《僰人的族属与迁徙》,在《云南社会科学》发表《〈西洱河风土记〉及其史料价值》等论文。1983年,方国瑜病逝。林超民在著名民族学家江应樑教授的指导下继续攻读博士,编写《云南郡县两千年》。1985年获博士学位,中国第一位民族史博士在云南大学诞生。

1982年,江应樑主持编撰《中国民族史》,可到1988年江应樑病逝,书稿仍未完成。林超民继承恩师遗志,重新组织人员编写。经过两年努力,完成了110万字的《中国民族史》,1990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获得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首届郭沫若历史学奖。1993年起,林超民陆续组织编辑“云南大学史学丛书”“云南大学民族研究丛书”“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博士文丛”“中国民族史研究丛书”“人类学文库”等,出版史学研究、民族学研究、人类学研究著作多种。林先生也写了一些书评,最重要的是对方国瑜的著作,特别是对《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与《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两部巨著的介绍,这两部书评收入了《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此外,林超民还主编了“史学论丛”“云南大学史学丛书”“云南大学民族研究丛书”“中国民族史研究丛书”“云南乡土文化丛书”等,主编《民族学评论》《西南古籍研究》等研究集刊。

林超民已出版著作有《〈马可·波罗行记〉云南史地丛考》《滇云文化史》《云南通史(第三卷)》《唐宋民族史》《林超民学术文选》等;译著有《南诏国与唐代西南边疆》等。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至201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林超民文集》(4卷),该文集是林超民1978年师从方国瑜学习中国民族史与地方史以来的学术记录,亦是较能体现林超民学术思想和观点的论著。

林超民道德文章并重,为人谦和,可谓“文章惊天下,道德著春秋”。听过林超民的课或与他交谈过的人,都感觉到其温文尔雅、思维活跃、学富五车。他对学生后辈的培养可谓无微不至,在学术上倾囊相授,悉心指导;在生活上亦时刻关心,尽其所能帮助扶持,他培养的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现已经成为云南历史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林超民获得很多荣誉,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011年,获“红云园丁奖·教育功勋奖”;2014年,获云南省人民政府优秀诤言奖;2017年,获“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终身成就奖”。

如今,80岁高龄的林超民仍在不间断地读书和写作,他的坦荡豁达、执着坚毅,为后来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王春桥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