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文明祭扫新风尚  清明重“情”不拘“形”
昆明信息港    03-29 14:32:15

清明将至,各地逐渐迎来祭扫高峰。清明祭扫本是寄托哀思、继承遗志、表达缅怀的一种方式,人们或是踏青出行,或是庄重严肃扫墓追思。但是,就往年来看,部分地区一些不文明现象让清明祭扫变了味道。

清明祭扫重在“情”而不拘“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祭扫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倡导移风易俗,让文明祭扫成为新风尚。

文明祭祀是一种符合现代文明进步的祭祀方式,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尊重,也展示了对环境保护、社会和谐、文明礼仪的重视。文明祭扫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小安全隐患。传统的祭扫方式往往伴随着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行为,这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还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多地干旱少雨,天干物燥多大风,极易引发火灾。而文明祭扫则倡导使用鲜花、植树等方式来缅怀逝者,既有文化内涵又环保安全。

清明期间,为烈士祭扫也是多数人表达礼敬先祖、缅怀英烈,体现深厚人文精神的时刻。但是,大量人群前往陵园扫墓,道路交通压力增大,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焦躁情绪叠加之下,可能发生矛盾冲突,违背最初的人文关怀。而通过倡导文明祭扫,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既能减少因祭扫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又能打通了人们的“祭扫之路”。

近年来,“金山银山”“跑车豪宅”“名表首饰”等奇葩祭品层出不穷,花式献祭越来越“卷”,但这奢靡的祭品背后折射出的是攀比、虚荣心理。一味追求阔绰花哨的祭奠方式既背离了清明节“民德归厚”的文化内涵,也曲解了人们寄托哀思的初衷。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缅怀祭奠重在于“情”,让清明“清洁明净”,祭扫的形式当与时俱进。比如,逐步成为网络趋势的在线祭祀,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能给远在千里之外的陵园英雄献上一朵花。除此之外,生态祭扫也是现代文明祭祀的新标杆,可以通过种植树木、鲜花祭奠代替燃烧纸钱、鞭炮等。

让清明更“清明”,文明祭扫是最好的缅怀方式。移风易俗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让安全、低碳的祭祀早日成为新风尚。(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张水燕)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