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万千气象云生活·e路春风看昆明
采风调研活动
将于3月30日至31日
在昆明举办
线路推荐三
邂逅西南联大旧时光:
百年老昆明咖啡文化体验
“三山一水”
昆明之所以是昆明
老昆明城北靠长虫山,东临金马山,西近碧鸡山,南朝五百里滇池,形成大“三山一水”格局。老昆明城以五华山为中心环城修建城墙,城墙内的区域便是昆明主城,也就是如今的翠湖周边一带,翠湖与五华山、螺峰山、祖遍山形成小“三山一水”景观。大小“三山一水”成为昆明城市营建和山水文化的核心要素,历经发展变革,逐渐发展成今时今日的现代化都市。
一池翠湖水 半部昆明史
翠湖历史文化区域底蕴深厚,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49处,尤其是西南联大和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文一武”驰名中外。“一文”就是著名的西南联大,“一武”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战烽火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边陲昆明联合成立的学校,被誉为“教育界的珠穆朗玛峰”“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
当年,西南联大师生一边跑警报,一边做学问,完成学业。在战火中展现出的乐观和豁达,这从跑警报中可见一斑。不叫“逃警报”也不叫“躲警报”,就叫“跑警报”。不“躲避”也不“逃遁”。边“跑”边望天,边“跑”边看书。那种紧张中透出的从容风度是对敌人最大的轻蔑。多年后,从这些“跑警报”的师生中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70多位院士……
毗邻翠湖的著名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被誉为“革命熔炉”“将帅摇篮”。云南陆军讲武堂从1909年开办到1935年停办,在26年办学历程中,共培养学员近万名。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的将军数以百计,共和国的两位元帅朱德、叶剑英都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
现存云南陆军讲武堂主体建筑为中西合璧的走马转角楼,主体建筑采用传统民居的“人”字形梁架结构,屋顶覆盖灰瓦,高度错落有致。云南陆军讲武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区位优势,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老街老巷 最是人间烟火处
“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汪曾祺
翠湖及周边是昆明历史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翠湖周边的坡巷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老昆明人的生活记忆,浸染着一段又一段岁月流过的沧桑痕迹,其中的“九巷十三坡”便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的休闲去处,在这里,他了解到一个烟火气和文化气十足的昆明城。
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
一砖一瓦描摹历史沧桑
桑梓巷、仓园巷、文林街……
一木一石承载岁月情怀
走进“九巷十三坡”
感受历史文脉和现代文化的交融
翠湖周边虽有“九巷十三坡”一说,但根据史料考证,“九巷”和“十三坡”多为重叠——其中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和荩忠寺坡七条街巷既属于“九巷”又属于“十三坡”。
随着岁月变迁,众多关于翠湖周边“九巷十三坡”的确切位置和命名出处信息已逐渐模糊,不少信息补充有赖于民间的口口相传而得以流传延续至今。目前一些街巷已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渐渐隐没于市井之中,成为了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也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属于昆明的独家记忆。
慢生活:
城市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如今的“九巷十三坡”摇身一变成了翠湖边富有历史韵味的街巷景观,到处是社交网站大火的宝藏打卡点,使其迅速成长为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慢生活热门地。这得益于近年来五华区因势利导,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数字化建设、文创研发等措施,让翠湖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得到重塑。
星罗棋布的咖啡馆
有趣的文创市集
温馨的书店……
成为了年轻消费者和游客
热捧的文化社交空间
和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九巷十三坡”
摇身一变成了翠湖边
富有历史韵味的街巷景观
得益于近年来昆明市因势利导,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数字化建设、文创研发等措施,让翠湖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得到重塑。
昆明市结合翠湖“九巷十三坡”“小三山一水”等文旅资源,用活“翠湖IP”打造“翠湖15分钟文化艺术圈”,一批有特色的咖啡馆、书店、花店、餐饮店铺等富集于此,翠湖摩登雅集、咖啡文化节、银杏艺术节、民间艺术画展等一批新派活动的举办,让市民和游客在这里有吃、有玩、有看、有乐,让如今的“九巷十三坡”迸发出新的“烟火气”活力,点燃了街巷的“烟火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