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严把童书质量关 给孩子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昆明信息港    03-30 11:26:51

在一本名为《听,蜜蜂在说话》的儿童绘本中,一页图文写着“五株罂粟真热情,交个朋友,握握手。”蜜蜂围绕在罂粟花旁,一个小姑娘面带微笑地看着这一景象;在《××猪打呼噜》绘本中,××猪因为害怕自己睡觉打呼噜影响到小伙伴,晚上拿出安眠药要求小伙伴吃下……据《法治日报》3月18日报道,不少儿童绘本画风诡异、崇洋媚外、美化暴力,甚至含有毒品、色情等不良元素,存在导向问题,其中不少是翻译过来的国外绘本,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尽管法律法规对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有明文要求,《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但在利益驱使下,市面上仍不乏具有不良导向、劣质的童书。有的出版社为了追求利润,刻意增加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元素吸引公众注意;有的缺乏内容审查的明确标准,导致一些不适宜的内容得以出版。出现这一问题的背后原因是市场爆发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大为流行的必读书单来钱太快,让一些所谓的创作者和出版机构“迷了眼睛”,以“博眼球”为上。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监管部门、家庭和出版方的共同努力。

作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审核力度,杜绝低质问题绘本。对那些“儿童不宜”的童书,亟需加强整治、果断清除。同时,更应明确质量标准,强化行业监管,狠刹粗制滥造的歪风,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优质精神食粮。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申诉和反馈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各界能够及时举报不健康内容,共同参与到儿童读物的监管过程中。此外,要联合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不购买低质、盗版绘本,推动图书市场健康发展。

作为家长,在选择童书时需慎之又慎,要做到不盲从,学会分辨。不是国外名气大、在国际上获过奖的绘本就一定适合国内的孩子,因为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读者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在购入新绘本后,家长可以提前翻阅一遍,过滤掉那些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导向的书籍。此外,还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书籍,就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及时引导,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作为出版方,应守好底线,担当责任,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方作为童书出版的第一道关口,需以实际行动鼓励正能量创作,打击低劣童书,拒绝出版问题童书。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很多极具教育意义、充满正能量的神话故事,出版社应发挥社会责任,鼓励此类绘本的创作,让我国儿童在传统文化中成长,从而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坚定民族自信。

总而言之,儿童是一个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守好儿童绘本的“质量关”,强化监管和打击力度,杜绝低劣绘本的出版发行。同时,家长应提前做好筛选,主动拒绝问题绘本,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和举报。出版方也应守好底线,担当责任,拒绝出版问题童书,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文丽荣)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