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快看!昆明这个公安派出所里外都繁花似锦
昆明信息港    04-18 19:19:32

花已开,春已至。春风吹到彝人的村寨,吹开层层灿若云霞的冬樱花,远远望去,座座青山映衬着大片花海,花瓣好似漫天飞舞。只要来过一次,就会魂牵梦绕、念念不忘。这里是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撒营盘镇,就像诗里写的那样,这里是“春天到达最早的地方”。


撒营盘镇位于禄劝县城北部,距县城80公里,有汉族、彝族、傈僳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各民族都使用自己的语言。人们生活习俗等方面虽然都各有不同,但对于美的追求是相似的,彝族人民把冬樱花绣在衣服上,这些枝头上的春色,便落到了人们的衣襟袖口。


走过樱花渲染的街道,遇见红蓝警灯闪烁,眼前出现熟悉的蓝白配色,派出所里走出几个身着制服的年轻人,他们是禄劝县公安局撒营盘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今天的日常巡逻,还是一如往常。


伴着花儿与春风,警察和村民坐在明媚的阳光里,拉拉家常、问候问候老乡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张大妈新办的身份证有没有收到,李大爹家的小孙子放学按时回家了没,遇到了不认识的电话号码千万别忙着接……


四季初始 天上有云

日月星辰任我攀

巡逻的路上,一位神色匆匆的大姐看到民警眼前一亮,她连忙跑过来问:“警察同志,家里老人走不动啦,可医保卡和身份证都要补办,这可怎么办呢?”

辖区群众住得分散,坐车到镇上办理业务可不容易。撒营盘派出所所长余成想到了一个好点子,“老百姓不方便走出来,可是我们能走进去呀,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了,还能和他们说说怎么防范诈骗,提醒他们出行注意交通安全。”


在他的带动下,撒营盘派出所的战友们对于“上门办事”早已轻车熟路,他们结合“1+1”城乡社区警务,逐步探索出“背包警务”工作新模式,把服务窗口“背”在身上,实现了“警务即办、纠纷即解、困难立帮”,群众称其为“家门口的派出所”。

“没事,大姐,你把联系方式给我们,我们上家里给老人家拍照办证就行,爷爷奶奶不用跑。”


随身带着的警务包里,不仅装着关于警务工作的设备、资料,还有村民办理的居民身份证、数码相机、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反诈宣传手册等,他们将证件办理、送证上门、入户走访、法律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警务工作“装进背包”,真正做到“小警解大忧、背包大作为”。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走走停停,藏蓝融入春色,已成风“警”。

林间有雾 人间是春

我见花下娉婷

能说一口流利彝语的民警王雨霞,刚刚接待了一位彝族群众,这个大哥此时正对她赞不绝口,“我怕说不清楚,没想到这个小姑娘还会说彝话,我的事情一次都办好了。”镇上的李大哥是地地道道的彝族,和其流利的彝语相比,他的汉语总是“词不达意”。


在撒营盘派出所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王雨霞利用语言优势开展“双语”纠纷调处、业务咨询等贴心周到的服务,上门办证更是少不了她。

近年来,撒营盘派出所聚焦“办事更便捷、服务更高效、群众更满意”目标,持续强化“汉语+彝语”咨询、接待、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取得工作实效。


王雨霞和派出所的姐姐们总是笑靥如花,耐心细致地回答着群众的每一个问题,这笑容不仅走进了百姓心里,更为派出所户籍窗口添上了春天花儿般的色彩。如沐春风的语言,多么像彝族人民喜爱的“马缨花”。

深耕细作赴春光

笃行不怠为平安



有人民警察在的春天里,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也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是孩子们的笑脸,是举手之劳的点滴,是尊老爱幼的关切,在心系群众的细节里,一抹抹“公安蓝”悄然点缀其间,为这幅春之画卷晕染一笔平安底色。(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通讯员叶梓涵 禄劝县公安局供图)

编辑:李丽朱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