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研学的孩子在飞机驾驶舱进行体验。
孩子们体验劳动的乐趣。 禄劝县妇联供图
“我长大了想开飞机。”“我想成为袁隆平爷爷那样的人,种出很多粮食。”“我想当医生。”自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以来,禄劝县依托辖区内深厚的民族文化禀赋、周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及上海市普陀区与禄劝县结对帮扶平台等,以优质文化供给为抓手,推出一批“适儿化”研学路线,为少年儿童创造更加友好的研学环境,带来更加幸福的成长体验。丰富多彩的儿童主题研学活动,为幼小的心灵播下梦想的种子。
追寻红色足迹
厚植爱国情怀
一处革命遗址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场实景研学游就是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结合禄劝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禄劝县将翠华镇毛主席路居旧址、乌东德镇老船工之家、皎平渡镇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列为研学实践基地,收集整理红军巧渡金沙江等红色故事,推荐“研学小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引导孩子们发扬乐于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体验“重走长征路”。在红色研学实践基地,通过实地教学的方式,孩子们学习了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熏陶,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研学是活的乡土教材,是孩子们了解家乡的一个窗口。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荣誉感和认同感,教育孩子们成长为爱党爱国、勇于担当、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新时代好少年。
了解“大国重器”
感受科技力量
乌东德水电站是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创下世界最薄300米级双曲拱坝等八项“世界第一”纪录,是水电科技创新的精品示范工程。在乌东德水电站,讲解员接待了一批批参与研学的孩子,为他们讲解“大国重器”。如何在奔腾的金沙江中建设电站?电站机组是如何发电的?带着种种好奇和疑问,孩子们实地感受大坝的雄伟壮观,学习水电科学知识,聆听工程建设者攻克多项世界级难题的奋斗故事,切身感受科技的力量。
禄劝平安福湿地公园是禄劝县儿童研学实践基地之一,辖区各中小学校结合乡村文旅资源在平安福景区开展体验航天文化研学活动,带孩子们参观波音747-400飞机、了解航空知识、体验飞机驾驶舱和逃生滑梯等。在参观和学习过程中,孩子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详细了解飞机各部位的作用及飞行原理。研学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激发他们探索航空领域的兴趣。
品味家乡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
为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耕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禄劝县打造云龙乡糯沟细美丽乡村、团街镇治安村委会千亩油菜花田等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把校园的小课堂拓展到大自然的大课堂里,以大自然为背景,在村庄和油菜花基地里体验劳动的乐趣。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欣赏家乡的美景,同时也激发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懂得了劳动的意义。
为让孩子们在不一样的环境中学习自然科学,禄劝县充分利用轿子山保护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组织辖区中小学校开展“赏雪山风光、识生物多样、赞祖国河山”研学活动。在轿子山生物多样性展览馆,通过图文展板、标本展示、互动屏展示和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孩子们了解了轿子山生物多样性资源,并以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轿子山的美丽瞬间。活动培养了孩子们感受自然、感知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在孩子们心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禄劝县将凤家古镇土司府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列为儿童研学基地。走进展馆,孩子们被各种各样的展品深深吸引,讲解员带领孩子们逐一参观,并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解向孩子们普及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孩子们认真听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禄劝县充分发挥上海市普陀区与禄劝县结对帮扶平台作用,不断加强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教学质量、研学实践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师生研学互访成为常态。禄劝民族小学、禄劝红军小学等分别组织孩子们到上海文达学校、华东大学(延安路校区)、上海航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开展研学实践教育。通过互访交流,孩子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未来,禄劝县将继续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统筹辖区资源,完善儿童友好制度,搭建儿童实践探索平台,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儿童友好城市。(昆明日报 记者罗昆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