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有效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野生陆生动物。”5月21日,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建宏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出了一个高质量答案。
云南全面推进绿美云南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田建宏表示,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省林草局围绕云南“两王国一花园”定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全面加强了林草湿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建设林草湿资源统一管护体系,实现全省林草监测核查执法全覆盖;同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强化天然林保护,推进绿美云南建设。森林质量大幅提升,森林面积达到3.18亿亩,森林蓄积量21.44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有效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野生陆生动物。
加快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印发实施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同时将香格里拉、亚洲象、高黎贡山、哀牢山4个国家公园和昆明、西双版纳2处国家植物园列入全国布局方案。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试点顺利推进。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布局、重新构建了云南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建自然保护地333处,总面积546.3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26%,重要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明显提升。
持续深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先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科学布局植物园、收容救护中心等迁地保护体系,迁地保护2万余种动植物资源。率先建成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有效防范缓解人象冲突。率先建立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制度,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赔付保险金6.56亿元。目前,全省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84.91%。
力争实现“双园省”建设目标,初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未来,云南将以森林督查和林长制考核为抓手,全面加强林草湿资源管控和林草湿生态修复,提升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分布地质量,保护好“两王国一花园”生态底色。并全力推进香格里拉、亚洲象等国家公园、西双版纳国家植物园创建,力争实现“双园省”建设目标,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初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0年,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升到14.5%,显著提升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另外,将加强立法,修订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地方法规制度,构建统一的野生动植物常态化调查监测体系,统筹实施极度濒危和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行动,切实扭转珍稀物种濒危态势。到2030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保护率均达到90%以上。(昆明信息港记者 周硕)